第32部分(第3/4 頁)
都還在進行刀耕火耨的原始耕作方式,以前南方開發程度也不夠,水利設施很不完善,灌溉和排澇都很成問題,就算今年是個豐收年,真正產量比較高的也只有漢壽、孱陵、臨沅等幾個開發程度比較高,地勢也比較平坦的縣。
如果真能像國淵所說,那可以增加多少良田?又能夠增加多少糧食啊?
國淵這一講就講了大半個時辰,他偶然一回頭,發現刺史、郡守、老師等人都站在他的身後,他的臉騰的一下子紅了,不管以後他多麼有名,現在他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少年,他連忙站了起來,向王叡他們行禮。
王叡讓他不要多禮,溫言對他說道:“你說得很好!”
國淵剛才的滔滔不絕不知所蹤,他囁嚅道:“淵惶恐!”
王叡回頭對鄭玄道:“康成大兄,農學也是你教他們的嗎?”
鄭玄笑道:“我教倒是教一些,不過很多都是他們在不其山隨我躬耕,自己體悟的。”
王叡點頭道:“漢書中說,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因此,農學至關重要啊!”
國淵十分激動,他的臉上漲得通紅。
說了幾句話之後,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那就是測產量。
張逸讓人隨機選了幾塊田,測了一下這幾塊田的產量,結果畝產最低的也達到了三石以上,畝產最高的達到了四石左右,這在農業技術並不算很發達的南方,已經是一個很高的產量了,這讓所有人都非常高興。
回家之後,王叡詢問了一下王衡對國淵的看法,因為他們平時交道打得比較多,王衡告訴王叡,國淵十分聰穎,卻又不輕佻,性格十分穩重踏實,平時在經學上造詣很深,有真才實學,不過他自己也沒想到,國淵在農學上也有這麼深的研究。
王叡聽了之後連連點頭,他又問道:“那你覺得讓國淵現在出來做事如何?”
王衡問道:“阿父想讓國淵出仕掌管農事?”
王叡微微頷首。
王衡道:“以國淵之才,和他今日表現的對農事的瞭解,讓他掌管農事當可勝任,不過他年紀太輕,學問也未足,是否可以緩一兩年再讓他出仕?”
國淵如今才只有十六歲,在鄭玄門下學習也只有數年,因此如果讓他出仕太早而荒廢了學業的話,對他將來的前程反而有礙。
王叡點頭道:“你的顧慮是有道理的,不過可以讓他一邊做事,一邊隨康成大兄讀書。如今北方缺糧,饑民到荊州的越來越多,要想安置他們,無糧不行。今日我聽國淵說得很有道理,武陵郡的很多地,只要做好水利設施,便是良田,這能給武陵增加多少良田?又能增加多少糧食?為父實在是等不起了啊!”
王衡知道,其實王叡還有一層意思沒說,武陵郡地廣人稀,許多以前不適宜耕種的地都是無主荒地,如果能夠改造成可灌溉的良田,那都是官田啊,到時候正好可以用來安置北方來的饑民,在這一點上來說,王叡的眼光還是很長遠的。
王衡道:“如果讓他一面做事,一面讀書,那倒是可以的,我明天便去詢問一下老師和國淵自己的意見。”
第二天,王衡到鄭玄那裡上課,國淵、孫乾、吳儼、張曾、郗慮這些鄭玄的入室弟子見他來了,紛紛跟他打招呼,而蔣琬和潘濬這兩個只有六七歲的童子恭恭敬敬的拜伏於地,向王衡行禮道:“叔平師兄來了!”
王衡很喜歡這兩個童子,如今的蔣琬和潘濬,身上還沒有日後那種名臣的光環,就是兩個粉妝玉琢的小男孩,很是可愛,而且他們現在已經是王衡的粉絲了,對於王衡造出印刷書籍這件事情,他們很是崇拜,更別說漢壽書院的牆上還用大字寫著王衡那膾炙人口的“叔平四句”呢,這四句話他們入門的時候,鄭玄便讓他們熟讀背誦過了。
王衡一一向這些師兄師弟們打了招呼,然後便進了內室,見了鄭玄,他向鄭玄說起了王叡想要讓國淵出仕的事,鄭玄聽了之後,便讓人把國淵叫了進來。
鄭玄對國淵道:“刺史想要你出仕,掌管州郡中之農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國淵明顯有些驚喜,不過這驚喜也只是轉瞬即逝,他對鄭玄道:“老師,如今弟子學業未精,怎可出仕?”
鄭玄微笑道:“這個倒無妨,你可以一邊做事,一邊向為師學經,只不過你可能要累一些了。”
國淵道:“弟子倒不累,只恐老師年事已高,太過辛苦。”
鄭玄哈哈大笑道:“為師不過才六十,算什麼年事已高?如今大多弟子都有你們的師兄授課,為師親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