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2/4 頁)
備交易。它註定是要提早發生交易的,提早一個星期,一個月,或者半年,這一切都歸於“期貨”。
期貨交易的背後,則是各大金融企業、證券機構以及無數散戶們的參與和角逐。大財團在這裡面,無疑扮演著莊家的角色。
憑著安氏財團控制的數萬億產業,影響這僅僅兩千多萬人口的國家,實在太容易了!最最簡單的來說,牛奶產量高了,但財團又不想讓價格低,該怎麼做?
很多人都想到了,倒掉!
壟斷資本家組成的財團,就是這種狠角色。因為反壟斷法的存在,它們實施的方法更加的複雜、更難以查詢蹤跡。
它們利用名下企業在世界各地賺取的資金,回籠到澳洲這個不太被資本重視的地方,用財力或科技去擊垮、併購當地企業,控制經濟貿易。
但與資本幕後的血腥狠辣不同,其表面形象非常正面,還樹立著積極的榜樣,熱衷慈善、拉動就業,提高經濟水平等。
就這幾天,財團的又一民心專案成立。
在墨爾本的西部,主基地劃出的一塊約500英畝的土地,建立了一所大學:理工學院,於今年二月份正式開啟。
它是財團強勢推動的教育專案,目的是為基地、財團今後培養人才;其二是提供優良的教育環境給員工的子女,增強企業凝聚力。
今天它將要舉行開學典禮,首批師生150人,人數不多。一方面是因為剛成立,註定默默無聞;另一方面是招生要求很高。
這兩種原因結合,肯定是招不到人的……你剛成立,就得把條件放低,把獎學金提高,才能吸引人。
當然這種尷尬沒發生在它身上,校方與澳洲其它大學進行了合作,分流了一批願意去“交換”一個學期的學生。
這批從名校過來的學生就抱著“待一個學期拿學分”、“當試驗品犧牲”、“來墨爾本玩玩”的心態。
只要交換結束,他們鐵定回到原校。
至少在開學典禮舉行之前,他們都是這麼想的。
因為這就是一所野雞大學,真正去招生,還開出這麼高的標準線,大家都去一流學校了,誰來你這兒?
但今天,這首批心高氣傲的學生,註定要驚呆。
因為在禮堂裡,他們看到了一大幫熟悉面孔,不乏學術界頂級的專家,有些獲得過諾獎,直接能寫進教科書!
“噢買噶!”一名學霸呆呆看著前方的白人,“他是大衛·弗里曼,幹細胞專家,我們老師還經常提及他,斷言他早晚會斬獲諾獎!”
“你看那邊,我們的州長!”也有人發現了不一樣的。
“那不是中國的天才安嗎?”驚訝的聲音接連不斷。
到場的明星人物多不勝數,除了學術界的面孔外,維州的州長,自由黨的黨首等等都有,商界如雷貫耳的安揚,澳洲的首富馬丁·莫里斯也在。
這一幕不禁讓不明情況的學生們好奇:這家剛成立,本該默默無聞的學院,為何會有這麼多的名人來捧場?
不明情況的,還以為走錯了地方!
反差巨大的意外之喜,逐漸蔓延開來。
原先不情願的交換來體驗的學生們,早已經收起了輕視,因為上臺講話的校長,也是科學界名聲在外的。
校長提及的嘉賓名字中,就確認有論打算的頂尖專家將會兼任學校教授,這幫平時不一定相處得來的傢伙,如今卻同在一個屋簷下共事。
而安揚、莫里斯這些大名鼎鼎的科技富豪,頭上也掛著榮譽頭銜,比如安揚就是“榮譽校長”,同時他還是人工智慧學院的特邀教授。
頂尖的學者、頂級的科技富豪都雲集於此?難以想象到底是什麼魔力導致的。
真相是:都是兄弟會挖來的。除了負責頂級專案的研究,還順便肩負大學的教育工作,任務並不重,一個月現身一次即可。
但仍是令無數學生拜服。這種大人物齊聚一所學校的場景,通常只能在教育十分發達的美國看到。
在澳洲就少得可憐了,現在卻有人告訴他們,今後這幫人、乃至於學校教授名單上更多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是你們的教授。
對於求知慾強的學生來說,內心不斷在動搖。
因為學校公開的事項裡,將接受外來學生的就讀申請,他們宣稱:有著最好的教育資源、科研環境以及獎學金機制。
原先都以為是說大話,但今天親眼所見,卻發現一點兒都不誇張,反而還有點責怪它們的過分低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