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部分(第1/4 頁)
這一系列周邊爭端、戰略圍堵發生後,安揚開始認真審視戰爭的問題。
他雖然注重軍事科技的發展,但更多時刻都是出於冷戰裡互相對抗,不會爆發熱戰爭的模式。
但美蘇爭霸的模板到現在,他發現並不適用於中東。這裡的問題太複雜了,而且對抗的一方——美國為首的力量沒有直接參與。
無論是沙特、阿聯酋和卡達的海灣聯合,還是乾兒子以色列,或者是北約一員的土耳其,都是代理人。
這一幕意味著美國不用直接參與戰爭,就能夠實施對聯盟的打擊!
情況顛覆美蘇爭霸的模式,它並不是聯盟vs美國。某種程度上只要觸及了美國的深層利益,它絕對會唆使中東戰爭。
猛然想到這一點的安揚,悠閒的心沒了。
他回到王宮,啟用了智慧的情報系統,首先展開實時監控衛星地圖,高亮對手的佈局,赫然就是全方位對聯盟的包圍。
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美國都在扶持著力量,而且是不計代價的支援,提供最先進的武器,將導彈防禦系統全部部署。
集中在聯盟的南部、西部和西北部,有三股力量和他們對峙,海灣各國的聯盟、以色列、北約的土耳其。
並且裝備都涵蓋了f22/f35等五代機,各種先進的預警機、電子戰機幾乎是一股腦的賣給了它們,各種軍事技術、情報支援全方位涵蓋。
華盛頓政府在預演計劃中,戰時將美軍的八艘航母都計劃進來,分別在地中海、印度洋和波斯灣等區域部署,以壓制聯盟。
八艘航母的規模,再加上航母戰鬥群裡的各類艦艇……要知道當初美國圍堵中國,都沒用上這麼多的力量。
美國的謹慎態度,已經超過了當年對付蘇聯。
安揚陷入了沉思中,智慧的聲音響起:“以人類的角度,領導權的更迭,必不可免的會武裝衝突,拖延已經很難換取和平。”
眉頭緊鎖的安揚看著地圖,問道:“常規作戰,我們有勝算嗎?”
“要看你對常規的定義,我們擁有的核武器、天基武器、電磁武器、基因武器、氣象武器都可以算作非常規。”
“除去這些呢?”安揚好奇智慧對聯盟軍力的評價。
智慧將資料顯示在螢幕上:“聯盟現在有人口接近兩億,年輕人數量非常多,速成教育器大面積使用的情況下,戰時能動員三千萬人。”
“聯盟最完善和強大的是空軍,我們擁有無人作戰飛機650架,轟炸機20架,運輸機220架,預警機、電子機30架。”
“陸軍方面,先進坦克750輛,源自於中國合作的99改,智慧化、支援無人;電磁炮220門,陸基鐳射武器35門。”
“海軍能力非常弱小,戰略核潛艇不在常規力量內,澳洲研製的潛艇尚未能夠服役,傳統水面艦艇力量不計。”
“特殊軍種裡,機器人涵蓋著陸地、空中和太空,數量達到20萬,地面戰爭機器達15萬單位,特種仿生機器一萬單位。”
“最主要的生產能力方面,我們有伊朗、澳洲和中國三大裝備產地,戰爭狀態下可以增加到100個,擁有自給自足的體系,跟得上戰爭消耗。”
安揚平時不怎麼留意,現在這一看倒是感覺還挺強的。
而且智慧羅列出來的都是先進裝備,那些老式坦克、現代飛機或者火炮之類的,它都沒有專門計算,因為計算的是進攻的優勢。
分析了自己這邊後,智慧再分析對手的:“假設只有海灣的國家、以色列和土耳其參戰的話,不使用戰略武器,我們全程佔優勢,聯盟將能取得最終勝利。”
“但一旦爆發中東戰爭,戰略武器、外部力量介入都會發生,如果美國參與其中,我們以常規力量應對,只有10%的獲勝機率。”
“按目前從美國得來的監控情報,美國前期必然會暗中支援戰爭,中後期將會有很大的機率親自介入,同時存在機率使用核武在內的戰略武器。”
“綜合分析後,結果傾向於後一種,常規力量作戰勝率很低,美國為了保住地位、為了轉移國內外矛盾,獲得更多談判籌碼,必然會加入戰爭。”
安揚搖頭:“我們也使用戰略武器呢?”
智慧說:“90%以上的勝率。但損失不能完全被控制,比如走極端的使用基因武器,部分人類可能會滅絕;使用氣象武器,發起的攻擊不分敵我。”
安揚並沒有因此而放棄高勝率的打算:“儘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