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部分(第3/4 頁)
雖然和他所知的事情有所偏差,但是偏差整體上來說,卻不算是很大。
而且他現在正急於前往臺灣島,辦他自己的事情,不想讓鄭一官知道他此行的目的,於是兩人喝了一場酒之後,於孝天大大方方的將鄭一官的船包括從他船上起出的貨都還給了他,趁夜便和鄭一官告別分手,看著鄭一官帶船駛入到了茫茫的夜色之中。
而鄭一官對於孝天如此給他面子,也非常滿意,告辭之前一再保證,一定會另行抽空前往南日島拜謝,這才帶船離開。
看著鄭一官的船離開的方向,於孝天更有一種急迫的感覺,因為留給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荷蘭人最慢到下半年的時候,就會登陸臺南,開始在大員建立他的熱蘭遮城,之後以荷蘭人的胃口,他們肯定是要想方設法控制整個臺灣島。
而且於孝天還要面臨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西班牙人,在荷蘭人看上臺灣島的同時,西班牙人也意識到了荷蘭人控制檯灣,會對他們造成的威脅,所以西班牙人也會緊隨其後來到臺灣島搶地盤。
而他現在如果不趕緊下手的話,恐怕到時候根本就什麼都輪不到他了,以他的實力,想要從荷蘭人和西班牙人口中奪食,根本就是在與虎謀皮。
所以他能做的就是要先搶得一個先機,先控制住一個立足點,並且強勢守住這個果實,今後他才有可能在臺灣站穩腳跟。
他之所以將目標選定在了臺灣北部,而不去臺灣南部,並不是臺灣南部條件沒有臺灣北部好,恰恰相反,臺灣南部地區更適合拓荒開墾,後世也是臺灣的農業主產區,更符合他的要求。
可是他之所以不去臺南,就是因為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下一步荷蘭人的選擇,荷蘭人受到李旦的指點,選擇了在臺南一帶登陸,建立他們的勢力。
這個時候他如果去臺南的話,立即就要和荷蘭人起正面的衝突,而他根本沒有一點勝算可言。
臺灣歷史上還有一個重要的人物也不得不提一下,那就是有著開臺王之稱的顏思齊,這個顏思齊其實也是在這一年帶著手下人等從日本逃到了臺灣,就選擇在了雲林一帶登陸,開始在那一帶開拓,準備在那裡建起他一番基業。
可是顏思齊運氣不好,剛在臺灣站住腳,就染病暴亡,他手下也被鄭一官所收攏,接管了他的遺產,可是鄭一官也沒能守住顏思齊留給他的地方,因為荷蘭人不許他們急需在臺灣發展,後來鄭一官才被迫無奈之下,棄了臺灣島,返回到泉州一帶沿海發展他的勢力。
所以提前知道這些事情,讓於孝天就更容易做出正確的選擇,他如果想要也在臺灣佔據一席之地,並且站穩腳跟,以後不被荷蘭人擠走的話,就要先在臺灣北部選擇一個立足點,先期加快發展自己的實力,等到荷蘭人趕他走之前,必須要獲得和荷蘭人對抗的能力,方能保住他的地盤。
第六十二章 村子
正因為以上的原因,於孝天在做出經營臺灣的決定之時,就已經將他要選擇的地點放在了臺灣北部一帶,而這一次他來之前,已經做出了最後的選擇,那就是將他登陸的地點,選在了雞籠灣,也就是後世的基隆港。
他之所以要選擇雞籠灣,原因很簡單,正是因為雞籠灣的地形和地勢,是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在荷蘭人佔領臺南之後,西班牙人也盯上了臺灣,而西拔牙人選擇的登陸地點也正是雞籠灣。
而雞籠灣是臺灣北部最重要也是最大最好的天然良港,雖然臺灣島在此之前始終沒有被納入中國版圖,可是這裡卻在唐宋之後,歷朝歷代都是海商和海盜們作為停泊休息的地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如果他於孝天想要先在臺灣島打入一顆牢固的釘子的話,沒有其它地方比這裡更合適了,他只要能把雞籠灣給控制在手中,並且守住這裡,那麼他就在臺灣北部獲得了堅固的前進基地,由東向南,就是臺灣的宜蘭平原,那裡是非常好的一個可以作為農業耕種的地點,面積雖然不大,但是隻要將其懇拓出來,支撐他的糧食需求就沒有多大的問題。
由西向南,他可以在淡水河口進入臺灣腹地,經營淡水河沿岸水域,同樣也可以獲得一個大面積的墾殖之地。
而且佔領雞籠灣,他又獲得了一個前出到琉球群島的前進基地,可以扼住由南向北前往日本的海上通道,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雞籠灣都是一個最好的選擇,所以這一次於孝天才會將手頭近三分之一的實力拿出來,帶來臺灣,目的就是要先趁著這段時間臺灣還是一個力量真空的時候,將雞籠灣控制在自己手中。
他前些天給劉老六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