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部分(第1/4 頁)
另外南日島周邊海產品非常豐富,捕魚技術和儲存技術限制了漁民們不能長時間大批在海上捕魚,所以這個時代沿海的海產品豐富的程度,可以說讓後世的漁民想都不敢想。
為了解決漁獲儲存問題,去年的時候,於孝天就打定了主意,在結束了東癢島之戰,和南竿塘的問題之後,他把混江龍打回了福寧那邊。
入冬以後,他就讓理事堂派出了幾條船,一路北上,到山東一帶沿海,採集海冰,裝入船艙之中,運回到了南日島。
這個時代處於小冰川時代,氣候比後世要冷很多,不用過渤海灣,入冬之後,山東沿海一帶的海面就會出現大量的海冰。
所以他們取冰根本不用跑的太靠北就行,甚至於在長江口一帶,就能取到一些浮冰,只是運輸成本比較高罷了。
本來於孝天想過用硝石製冰的方法,可是目前他手頭上硝石供應連火藥都不足,哪兒捨得拿出來用硝石製冰呀!所以只能用這個笨辦法,來儲備冰。
為此於孝天在南日島選了一個巖洞,裡面四壁都鋪設上了厚厚的茅草墊子,作為儲存冰的冰窖,洞口有用幾層厚實的草牆封住,將運回的冰儲存入冰窖之中,節省了開挖冰窖的人工和麻煩。
現在天熱了之後,他給船上都改造了一個小小的冰室,將提前儲存在冰窖的冰放在船上,如此一來,船上出海的時候,就可以吃上一些新鮮的肉食和蔬菜了。
這個法子他也給了島上的漁民,讓漁民把船艙改造一下,可以給冰保溫,出海捕魚的時候,捕獲的魚鮮直接丟入放了冰的船艙之中,這麼一來漁民就不用擔心捕獲的魚鮮不趕快運回島上處理的話會發臭腐爛的問題了。
如此一來,漁民們可以出一趟海,時間更長一些,捕獲量也更多一些,漁民受益同時,南日島狼穴之中也可以獲得更多的漁獲儲備。
不過這種辦法還是有點笨,解決不了太大的問題,但是目前為止,也是於孝天能想到的最好的辦法了,總之他要想方設法,儲備更多的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省的臨時抱佛腳,到時候趕不上趟。
總之他的付出的努力,在天啟四年之後,開始收穫,各方面的事情進展都比較順利,加上官府到現在還忙於對付澎湖的荷蘭人,根本沒空來找他們的麻煩,所以他們眼下小日子還算是過的相當不錯。
除了這些事情之外,於孝天還有一個地方,屬於他重點關照的事情,那就是南日島的船寮。
船寮現在已經擴建完成,並且早已開始承接修船的工作,海狼的船隻基本上都得到了一次保養修繕的機會,使得海狼的船隊更加精悍了一些。
但是這樣修修補補的事情,並不是於孝天所想要的全部,他不惜投入巨資,修繕南日島破敗的船寮,除了要保養自家的船隻之外,目的就只剩下了一個,那就是自行造船。
現如今船寮之中的工匠力量,已經十分充足,其中經驗豐富的除了郭復,還有兩個從陸上抓來的船匠,其中一人技術應該還在郭復之上,據他本人說,經他的手,已經起碼造了上百條船。
其中福船、海滄、鳥船、沙船甚至於廣船,他都知道怎麼造,也親手帶人造過,按照他的說法,一條中型福船的造價,大概在三千兩銀子以上,不帶配備的船錨、船帆,和船上的帆索以及大炮的話,造價差不多要四千兩以上,萬事俱備的話,工期大概要四個月的時間,有時候會長達半年才能造出來。
但是鳥船的話,造價一千多兩就足矣了,如果使用上好的木料的話,再加三成,造價下來不超過兩千兩銀子,工期大概在兩個半月到三個月之間,就可以早好下水。
所以目前南日島的船寮自行打造全新的船隻,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主要問題就是在木料的來源方面,特別是製造船隻龍骨和桅杆的木料,必須要使用整根的大料才行。
這些大料只能從雲南、四川走水路沿江放下來,到貨之後還要陰乾半年以上才能使用,否則的話即便是強行使用,造出的船也不耐久,很容易出現裂紋,導致船隻進水。
但是如果想要快一些的話,也不是沒有辦法解決,目前一些沿海一帶的船寮之中,有些船寮有備料,這些料都是乾料,可以立即投入使用,但是價格要高出不少,全部採用這些木料的話,一條船的成本起碼再提高三成以上,甚至超過一半的造價,也不為過。
對於這些事情,於孝天這個船模老手當然知道,但是他對此也有解決的辦法。
木料如果進貨的時候,是溼料的話,可以採用烘乾的方法縮短木料陰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