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部分(第3/4 頁)
但是不管他猜的多準,現在他們建奴都面臨著大…麻煩了,得知訊息之後,原來還在關錦一帶作勢虎視眈眈,大有要對關錦一帶大打出手的皇太極,大哭了一場之後,連屁都沒有放,利馬就率部返回了盛京瀋陽,因為他知道這一下他們麻煩大了。
從現在開始,不是他們到處找人家麻煩的時候了,而是隨時都會有人來找他們的麻煩,特別是蒙古諸部,估摸著這一次別想讓他們繼續給後金當狗腿子了。
還有朝…鮮,估摸著得知這個訊息之後,肯定也會變得不像以前那樣安分恭順,而是會想辦法重新回去找他們以前的主子大明去了。
所以皇太極決定先下手為強,趁著各方還沒有反應過來,回到盛京之後,便立即派兵先入朝…鮮,逼著朝…鮮國王又給他們出了一批糧食,勒逼了朝…鮮國王十幾萬兩銀子,把朝…鮮國王逼的差點上吊,然後縱兵又在朝…鮮西部各州大掠了一番,搶了數萬朝…鮮人帶回了遼東。
至於蒙古諸部那邊,皇太極也沒閒著,派人去蒙古諸部一邊聯絡,一邊進行挑唆,挑唆他們之間的關係,使得蒙古諸部自己先狗咬狗的打了起來,一時之間暫時無法對他們後金下手。
另外皇太極也從關內獲知訊息,於孝天果不其然攻入了大明京師,最終控制了大明的朝政,把大明的崇禎皇帝給軟禁在了皇宮之中,並且血洗了大明朝廷官場,抓殺流放了一大批大明的朝官,成功的上位,當上了大明的監國。
這一點和皇太極最初的預料有些出入,原本他以為於孝天入京之後,可能會謀朝篡位,把大明顛覆另起爐灶,但是現在看來,於孝天要比他原來預計的還要毒辣一些。
於孝天現如今還是在隱忍不發,而是要用軟刀子把大明給徹底肢解,然後一步步的把大明慢慢的吃下肚中,他現在要藉著崇禎皇帝的名義,來先對大明內部進行清洗,逐步的將大明各地都掌控在手中,等他把大明內部徹底平靖下來的時候,恐怕才是於孝天把崇禎一腳踢開,到時候宣佈登臨天下的時候。
雖然皇太極很聰明,把於孝天肚子裡面的小九九看的透透的,可是現在不管他如何聰明,也已經無法挽回眼下的困境了。
於是皇太極也趕緊放低了姿態,多次修書派人送往關內,投給於孝天,聲稱他們後金願意從此之後,奉關內朝廷為主,甘願充當關內朝廷的藩屬國,對關內的朝廷稱臣納貢,永不謀叛。
皇太極只提他願意當關內朝廷的藩王,卻從來沒提大明朝廷,就是想要示好於孝天,告訴於孝天他不管於孝天以後當不當皇帝,就算是於孝天當了皇帝,他也願意給於孝天稱臣納貢,而不是單單隻針對大明朝廷來說。
但是他多次派人投入入關,給於孝天投書,但是卻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沒有得到任何回覆,於孝天完全無視了他的這些提議,彷彿根本就沒有聽到他的這些訴求一般。
漸漸的皇太極意識到事情恐怕很麻煩,多放刺探有關於孝天的事情,後來從多方花重金打探到的訊息之中,發現一個令他感到異常恐怖的事情,那就是傳言於孝天平生最為痛恨的就是他們建奴,似乎天生就帶有一種對他們建奴的強烈敵視感,曾經屢次在人前說過,也滅掉他們建奴,並且稱他們建奴為華夏最大的敵人,不除不足以絕後患。
這麼一來,皇太極便知道為何他屢屢投書給於孝天,放低姿態表示願意俯首稱臣,卻得不到對方任何的回應。
另外透過一些渠道,他還打聽到現如今佔據旅順堡的那夥海盜,其實背後就是於孝天的勢力,而是於孝天打下的一枚釘子。
皇太極聞聽訊息,頓時勃然大怒,下令捕殺那些在遼東和他們做生意的福建人,另外調集重兵,去攻打旅順堡,將這個釘子從遼東徹底拔除以絕後患。
但是當派去抓人的人回來之後,他才知道,其實那些和他們做生意的福建人,早就提前溜之大吉了,在他們的商棧之中,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僱請的遼東當地的人,完全跟他們沒有什麼關係,皇太極氣急敗壞之下,還是下旨把這些人全部都殺掉以洩私憤。
至於被派去攻打旅順堡的兵馬,就更不用說了,旅順堡在這些年來,早已被海狼經營成了一座堅堡,城牆被加高加固了很多,另外構築了許多炮壘,還改建了原來的城牆,將其建成了一座形狀怪異的有稜有角的堡壘,幾乎各個方向都沒有死角可言。
另外在旅順堡之中,駐守了大約八百於家軍海兵,裝備了各型大炮數十門之多,在旅順港之中,還有三條常駐的中型炮艦,每一條炮艦上面,還都裝備了二十餘門各型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