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有驚無險
王進忠從副師長的位置上告別了為之奮鬥一生的飛行事業,無可奈何地搬進了幹休所。 他一輩子以飛機為伴,以白雲為友,以藍天作施展才乾的舞臺,曾經有過怎樣的流金溢彩值得大書一筆的人生經歷呀。 想當年,毛澤東主席視察大江南北,是他王進忠駕駛伊爾…18飛機,衝出〃戰火紛飛〃的武漢重鎮,把毛澤東主席送到上海。然後從上海到南京、杭州、濟南……歷時60余天的專機飛行。雖然後來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他只是駕機從空中遙望載著毛澤東主席的專列在各地賓士,然而,這也是多少同伴可望而不可及的呀。 飛行一輩子的王進忠,當然不僅僅只為毛澤東主席開過專機,他還執行過〃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大元帥、中央政治局七個常委的專機任務。不然,他在向我們講述過去的那一幕幕時,也許因為經歷帶有傳奇色彩的緣故,所以與平時穩健、沉靜、樸實的形象判若兩人。 有驚無險 劉亞樓如坐針氈。當飛機衝破雲層,降落在跑道上時,他還心有餘悸,從塔臺飛跑向飛機,衝著剛下飛機的機長直喊:你怎麼不顛他幾下,嚇唬嚇唬他,看他下次還敢不敢坐飛機。 〃人有旦夕禍福,天有不測風雲。〃飛行這一行本來就是冒險的事業,受著大自然的制約,意外的事情總是難免發生。如發動機停車,機上其他部件突然損壞、結冰、顛簸、遭遇雷電風暴等等突發情況,實不足為奇。 1956年初夏,毛澤東主席從廣州經長沙、武漢回北京途中,不幸被雷雨雲攔截,飛機改道繞行,延長空中續航時間30餘分鐘。這一突然變故可把中央、尤其是空軍首長急壞了。親臨機場塔臺坐鎮指揮的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如坐針氈。當飛機衝破雲層,降落在跑道上時,他還心有餘悸,從塔臺飛跑向飛機,衝著剛下飛機的機長直喊:你怎麼不顛他(指毛主席)幾下,嚇唬嚇唬他,看他下次還敢不敢坐飛機。 劉司令員話出有因。 乘飛機同飛行一樣是需要冒險精神的,因為誰也不能排除事故的可能性。劉亞樓深知這種可能對於毛澤東主席也不例外。萬一有個閃失,一架飛機的價值是有限的,可這個責任是空軍司令承擔得起的麼! 這次有驚無險的航行,由於它的特殊性,引發了劉亞樓的〃怪論〃,便很快傳遍了飛行師上上下下的所有人員。到如今,仍有人繪聲繪色地講給下一代。事情的經過有些細枝末節的出入變化可以不予計較,但有人把這次飛行錯記為毛澤東主席最後一次乘飛機,並有人以此寫成文章發表在報刊雜誌,就很有更正的必要了。這回,非但不是毛澤東主席最後一次乘飛機,相反,是他在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坐飛機。以後他又多次坐飛機,航行時間達一百多個小時。
緊急命令(1)
待我們飛到王家墩機場上空時,下面的人急得恨不能把飛機拽下去。他們不間斷地大聲呼叫:〃你們應該服從指揮,按原計劃降落!〃 毛澤東主席最後一次坐飛機是1967年7月21日,也就是震驚武漢、轟動全國的被故意製造的〃7·20〃事件的第二天。 這天凌晨,毛澤東主席秘密從漢口起飛,降落在上海的虹橋機場。也許正是這次特殊飛行背後的眾多因素,促使毛主席緊接著進行了聞名全國的大視察,足跡踏遍大江南北。 遙想當年,各地紅衛兵已是〃四面出擊〃。軍隊還是相對穩定地在原來的軌道上執行。〃撼泰山易,撼解放軍難〃的著名論斷,是在以後有人企圖搞亂軍隊時才發表的。 1967年7月20日下午4時左右,我們突然接到緊急命令:必須在30分鐘內起飛!降落點……漢口王家墩機場。 在正常情況下,僅準備飛行航線、飛行資料、機組協同、瞭解天氣等項工作,時間就不得少於兩個小時。而這次從下達命令到起飛,只給了我們30分鐘,大家都感覺到了情況的嚴重和緊急。 經過簡單的準備,我和副駕駛李萬福帶一個機組,李克修和副駕駛張學連帶一個機組,拎著飛行圖囊和簡單的常備日用品,匆匆趕到機場。 停機坪上,5輛解放牌軍用卡車靜靜地停靠在飛機前。車斗後面用國防綠帆布封閉得嚴嚴實實。我們開啟機門,按分工對飛機進行各項檢查。此時,車後的帆布被掀開一角,從上面走下一個頭戴鋼盔、荷槍實彈的武裝士兵,兩個、三個……他們由一名分不清什麼職務的指揮員率領,秩序井然地迅速蹬梯上了飛機。 伊爾…18飛機的滿載人數是110名。我們按照命令的要求,在半小時內,滿負荷起飛,運送中央警衛團的武裝戰士,直飛緊急中的漢口。 與我們隔城相望的東郊首都機場,18日剛剛從漢口返回北京的周恩來總理在戰士們魚貫登上機艙的時候,他的座機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