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部分(第3/4 頁)
李世民終於信了,這個罐罐,確實有扭轉戰局的能力,侯君集捷報所言不虛。
“此物……何人所造?”李世民神情凝重,他很快意識到這個東西對大唐的意義。
校尉垂頭恭聲道:“闊水道行軍大總管牛郡公麾下錄事參軍,李素。”
李世民飛快扭頭,定定注視著校尉,短暫的震驚過後,緩緩撥出一口氣:“竟然是他……”
校尉接著道:“此物皆是李素所造,當日我將士兩次攻城皆不克,後來李素不知怎的將此物造出來了,牛郡公見識過此物之威,連呼霸道,遂命軍中大肆製做,第三次攻城時牛郡公命百人百騎攜帶陶罐千餘,松州城半個時辰內便被攻克,此物爆開後聲震九霄,方圓兩丈之內人畜皆亡,吐蕃軍心盡喪,城門炸開後便降了。”
李世民眼皮直跳,隨即垂頭再次看向這些不起眼的小陶罐,許是心理作用,方才見著黑溜溜的醜陋物事,現在再看時,卻覺分外順眼,彷彿閃爍著金光萬道,令人不敢逼視。
端詳許久,李世民沉聲緩緩道:“此物之造法……”
校尉似乎明白李世民要問什麼,急忙回道:“牛郡公見識它的霸道後,已命李素獻上秘方,軍中大肆製造乃是牛郡公從軍中精心挑選的府兵。將其看管起來,嚴令不得與任何人接觸說話,違者立斬,並且在其帥帳旁蓋起了一座作坊,命親衛將其團團圍住,不準任何人靠近……”
李世民神情終於和緩下來。點頭笑道:“進達深知朕心,不錯!”
校尉接著道:“牛郡公已遣一支精騎上路,將此物秘方火速送來長安。”
李世民淡淡點頭,垂頭看著小陶罐,忽然大笑起來。
“有此一物,何愁我大唐不能威服天下!”
…………
夜沉如水。
甘露殿內,李世民隨意披著龍袍,皺眉看著矮案上的捷報。
李素那張年輕的臉龐在他腦海內反覆浮現,李世民緩緩闔上眼。第一次認真地琢磨李素這個人。
最初聽說他的名字是天花蔓延之時,那個太平村的小子莫名其妙把天花治好了,或許那個小子永遠不會知道當時的李世民正陷入怎樣的困境裡,朝堂與民間各種惡意的聲音直接威脅著他的統治,然後,李素出現了,憑空冒出來似的,極平凡的農戶小子治好了天花。解決了當朝皇帝的困境。
後來又是詩,從“花開堪折直須折”。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流芳的字句裡,透出一股少年人對世情的明朗,和對世人的悲憫。
再到後來的擊殺結社率,解救東陽公主。獻推恩國策,直到今日造出這個堪比天威的小陶罐,助唐軍收復松州,而他這個皇帝也在吐蕃使者面前找回了面子……
李世民越想越心驚,不說不覺得。細細思來,這個少年郎不知不覺竟做了這麼多事情,將他的這些功績揉在一起,比起如今朝中名臣宿將亦不遑多讓,這樣的人才,怎能讓他隱於鄉野村夫之間從此庸碌到老?
“如此人才,若不為朕所用,朕之過也……”李世民喃喃自語,然後,展開面前的一卷黃絹。
毛筆飽蘸墨汁,李世民神情閃過一絲猶豫。
自貞觀初年開始,李世民一直有意無意地削減朝中爵位,但凡聖明君主,對封爵總是極其吝嗇的,封了爵便意味著朝廷要世世代代養著這家人,從老子到兒子再到孫子,子子孫孫無窮匱也。這還是小事,怕的是一代比一代差,空頂著祖輩的功績吃老本,盡幹欺壓良民的事,更重要的是,朝中勳貴多了,對未來的皇權不是件好事。
登基十多年苦苦找藉口削爵,如今卻不得不新立一個爵位,對李世民來說,委實有些猶豫。
腦海裡那張皮笑肉不笑的俊臉朝他“呵呵”兩聲,李世民咬了咬牙。
見過李素幾次,李世民也察覺這小子不太願意當官,若欲他為自己所用,封個官怕是不太夠,便只能封爵了。
心思落定,李世民再無猶豫,毛筆穩穩落在黃絹上,開始書寫。
寫完後,李世民舒了口氣,臉上忽然露出笑容。
那個懶散的小子進了朝堂,會為朕的江山社稷做出什麼大事呢?
夜已深,李世民擱下筆,伸了伸懶腰,起身回寢宮去了,開啟殿門,殿外侍立的宦官急忙恭敬地點好燈籠,為李世民領路。
殿門外刮進一陣帶著炎熱氣息的熱風,將桌案上剛剛寫過的黃絹吹起,空中幾番搖曳後飄落在地,如同天庭神諭降臨人間。黃絹之上,飛白體所書的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