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3/4 頁)
*****************************
鬧鬼事件後,皇家與高家隨便找了個臺階,互相解除了婚約,不能算皆大歡喜,只能算皆鬆了口氣。
松這口氣沒過幾天,李世民又做不成安靜的老男子了。
向來柔弱溫婉逆來順受的東陽公主,忽然非常正式地向李世民上了一份奏表。
奏表裡提到公主府鬧鬼,當時嚇得她魂飛魄散,後來便落下了病根,身子一日比一日差,將養這些日子絲毫不見起色,東陽公主思及民間盛傳的報應一說,遂生對鬼神的敬畏之心,於是決定留髮出家為道,一來為父皇祈福積德,消除往日冤債孽業,二來也為了靜心養氣,調養身子。
所以東陽請求將現在的東陽公主府改建為道觀,請拜太史局將仕郎李淳風為師,並請賜道號,從此一心向道,為父皇和天下蒼生祈安求福。
這道奏表來得太突然了,李世民怔怔半晌沒回神。
十四個兒子,二十一個女兒,東陽是唯一一個以公主身份而入道者。
憤怒,憐惜,再加上一絲淡淡的愧疚,各種情緒在李世民心中反覆交織。
寧做道家仙,不做富貴人,東陽……是對朕寒心了麼?
手裡緊緊攥著東陽的奏表,李世民神情變幻莫測,多年來對她未盡過父親的責任,她一直在被遺忘的角落,靜靜地看著別的兄弟姐妹百般爭寵討好,可她從來不願往他的方向多邁出一步,像一個完完全全的局外人,安靜地看著一場與她無關的悲喜。
十多年後,她長大了,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眼間依稀能看到她母親當年的模樣,可她仍舊那麼安靜,那麼柔弱,永遠不懂得父皇的恩寵需要自己去爭,去搶,這十多年來,李世民幾乎忘了這個女兒的存在。
如今情竇初開了,認識了一位溫潤如玉的少年,他聰明,他油滑,他還有幾分少年人不曾有的滄桑和老成,想象他和她並排站在一起的樣子,似乎真是郎才女貌,天造一雙,可是,李世民終究還是狠心拆散了他們,因為羞惱,因為欺瞞,因為帝王的尊嚴。
這個對他從來無所求的女兒,唯一隻求與鐘意的少年共結良緣,可僅僅這個要求仍然被他拒絕了。
看著東陽請求出家為道的奏表,李世民的心莫名痛了一下,為她而痛。
他終於發覺,對東陽來說,自己這個父親做得完全失敗了,失敗得根本無法挽回。
有那麼一瞬間,李世民甚至有一股成全她和李素的衝動,彌補當年缺失的父愛也好,成全這對有情人也好,甚至可以不為任何目的,只為換得女兒展顏一笑。
然而,衝動真的只有一瞬間,瞬間過後,李世民又恢復了那個冷酷無情心硬如鐵的天可汗陛下。
帝王家裡,哪裡來的“情”?
“來人!”李世民朝殿外沉聲喝道。
一名宦官佝僂著身子匆匆入殿。
“告訴東陽,她的奏表,……朕準了!”李世民站起身道。
宦官躬身領命。
李世民咬了咬牙,看著靜靜躺在案上的那份奏表,心中忽生煩躁,抓起奏表狠狠朝階下一扔,奏表在空中旋轉,飛舞,跌落塵埃。(未完待續……)
第二百六十七章 出家避世
東陽出家為道,開了李唐皇室先河,從大唐立國至今,東陽是第一個出家的公主。
此事在朝中自然引起了一番議論。
背地裡說閒話的不少,但在金殿之上,朝臣們皆是歌功頌德,公主殿下為父皇積德祈福而出家,實是至仁至孝之舉,當以褒揚。
滿殿充斥著讚揚聲,然而李世民的臉色卻無比陰沉,朝臣們都是有眼力的,見皇帝陛下臉色不對,紛紛住了嘴,不再多說一句。
散了朝,李世民回到寢宮不知何故大發雷霆,門口侍立的宦官被他扔出的花瓶砸破了頭,血流了一地,卻嚇得動也不敢動,一個勁地跪地磕頭稱罪。
東陽請求出家的奏表李世民已經批了,工部官員領著工匠趕往太平村,開始勘測公主府的環境,考慮如何將這座大宅院改建成一座道觀。
批覆奏表的第二天,東陽孤身進了宮,除了向父皇謝恩之外,順便還拜了太史局將仕郎李淳風為師。
李淳風,就是那位傳說中無所不知的道士,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精通天文,曆法,風水,陰陽,是貞觀年間最有名的道士,就連李世民做出許多重大決定之前,都會向他卜問吉凶。
拜師禮很正式,東陽換上了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