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部分(第3/4 頁)
李素在廊下脫了鞋,著足衣入殿,腳步有些急促。
入殿後抬眼飛快一掃,李素髮現李世民赫然半躺在殿首矮桌後,氣色似乎有些紅潤,竟比前些日好了許多,臉上甚至帶著熟悉的爽朗笑容。
李素不由心生疑惑,這氣色,怎麼看也不像是即將去世的人呀……
目光稍移,李素看到李世民身後靜立著的常塗。
常塗仍舊是老樣子,不陰不陽鬼魅一般的身影,像影子一樣立在李世民身後。只是今日的常塗神態與往常不太一樣,蒼老的神情竟帶著一抹微笑,眼眶卻紅了,臉上依稀有淚痕,看著身前李世民的背影,常塗的眼中露出一種罕見的如同獻祭般的聖潔之色。
李素邁著碎步進殿,離李世民五尺外站定,垂頭行禮。
“臣,涇陽縣公,銀青光祿大夫,雲麾將軍,右散騎常侍,尚書右丞李素,拜見陛下。”
這是李素第一次將自己所有的官職,爵位和勳號頭銜說得如此詳細。
還未抬頭,便聽李世民哈哈笑道:“毛頭小子,年紀輕輕的,不知不覺朕竟封了你這麼多的頭銜,看來這些年朕待你委實不錯,就衝這一點,子正該向朕道聲謝吧?”
李素忙道:“臣一直感沐天恩,無時無地感念陛下恩德,皇恩浩蕩……”
李世民大笑道:“好了好了,再說下去,朕都臉紅了,原以為你成熟了許多,沒想到一張嘴還是熟悉的混賬味道,子正啊,這輩子你怕是穩重不了了。”
“臣已穩重多了,最近在家好吃懶做,昨日照過鏡子,臣發現自己既穩又重……”
李世民笑得喘不過氣來,連連揮手道:“行了,子正莫說了,朕已很開心,不必再說了,哈哈……”
一邊笑一邊喘息,李素聽出李世民的氣息仍舊虛弱,甚至比上次見他時更虛弱了,待李世民平復下來後,抬袖擦了擦眼角笑出的淚花兒,道:“朕知道子正是為了逗朕開心,讓朕高高興興的……子正的心意,朕領了,你是個好孩子,見你漸漸成為了大唐之棟樑砥柱,朕很欣慰。”
李素垂頭道:“臣有今日,全靠陛下寬容的胸襟。”
李世民嘆道:“你說錯了,朕不是對任何人都寬容的,正因為你有大本事,可以為國所用,朕才會一次又一次的寬容你,你若只是個平庸之輩,恐怕朕早已容不下你了。”
李素一凜,他聽出這句話裡有別的意思,無奈自己的黑歷史太多,一時竟不敢搭腔,生怕勾起李世民遙遠的回憶和怒火,下場堪憂。
李世民看著他笑道:“子正為何不說話了?是心虛了麼?”
李素飛快眨了眨眼,道:“臣非聖賢,當初年少輕狂不懂事,難免做過幾樁錯事,此時回想起來,臣羞愧無地,委實愧對皇恩。”
李世民點頭:“不管你的悔恨是真是假,總算你也有敬畏之心,朕便當你說的是真話吧。”
頓了頓,李世民緩緩道:“今日朕分別召見朝堂文武重臣,都是單獨召見的,你是最後一個,子正,在朕的眼裡,你已是朝堂重臣了,和長孫無忌他們一樣,未來不久,你也將成為帝王的左膀右臂,還望子正謹言慎行,勿負皇恩。”
李素急忙行禮:“臣一定盡力,只不過臣年紀不大,或許偶爾還會闖點禍,還望陛下仍如當年一樣對臣手下留情,臣保證,臣闖的禍一定不會太大,不會讓陛下為難……”
李世民又大笑起來,笑聲漸歇,神情忽然浮上黯然:“往後你若闖禍,寬容你的人已不是朕了,其實,朕還真懷念當年你不斷闖禍的樣子,當時朕聽了只會生氣,有時候恨不得一刀砍了你,可是如今再回憶起來,卻覺得挺有趣的,也算是你我君臣的一段往事,一段佳話吧,未來的青史不會記載這些,往事唯有你我自知。”
李素聽懂了他的話,神情不由愴然起來。
“陛下,您還是春秋鼎盛之年,區區小病微痾,一定會好起來的,大唐如今已有了盛世氣象,全是陛下與朝堂諸公殫精竭慮的結果,難道陛下不想親眼看到盛世來臨,百姓士子們齊聲讚頌陛下功德麼?不想看到吐蕃,高句麗,西突厥的君王來到長安,跪在太極宮外,向陛下朝賀麼?”李素越說越悲愴,眼眶漸漸紅了,淚水在眼眶裡打轉,強忍著不落下。
李世民露出神往之色,顯然,李素所說的都是他畢生的心願,他也很想見到那一天。
“見不到啦,哈哈,朕雖是天子,卻也難違天意,當初若朕能納子正之諫,暫緩東征高句麗之戰,哪怕朕在東征戰場上能聽進子正的勸諫,不那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