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部分(第3/4 頁)
他陷入了沉思很久很久,一直到吳國與蜀國相繼建立他才幡然醒悟!不是曹丕非要稱帝。而是他必須稱帝;
為何呢?漢庭衰弱不是一時兩時的事情了,向前追溯至少可以說七八十年內都是,民不聊生,百姓的日子過得太苦了,二十餘年的諸侯征戰也讓這片土地上的疲憊了,他們急需生的希望;
而這一些漢王朝無能為力。有能力的是天下三分後這三家最大的諸侯,這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即使曹丕不稱帝,用不了幾年劉備、孫權也會去幹;
或許荀彧可以以死相挾延長漢王朝的壽命,可那又怎樣呢?終究還是鏡花水月、自欺欺人。如此,不如。。。效忠新生的王朝,為天下黎民做一些實事兒!這才是他應該做的!
荀彧是一個崇高的理想主義者,但是血淋淋的現實告訴他——理想,只存在夢境當中;人還是要面對現實的,再不濟也不能辜負了自己這一身才華啊!
想通了。這就是荀彧現在的狀態,他人雖看起來老了不少可他的心如同重煥新生,很不可思議的一種感覺!…;
想當初李煜與他之間的交談,言辭鋒利,兩個人幾乎對罵了起來,為的不就是讓他看開一些嗎?還是時機未到,時機一到什麼樣的人都會被周圍的大環境改變;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說白了就是人要去適應社會而不是讓社會遷就自己!
。。。。。。。。。
。。。。。。。。。
“魏國初立。內部未穩,強敵又來,呼!真是讓人頭疼啊!荀先生!怎麼辦?關羽欺我太甚,我是不是應該從元讓那裡調遣些兵馬與他打上一仗?”,曹仁面對調兵遣將的關羽感覺到了壓力,不滿的發的牢騷;
荀彧搖了搖頭:“關羽來勢洶洶兵威正盛,不可貿然與之開戰,否則於我不利,我們應當在荊州城外佈置一座大營,與城中形成掎角之勢,在告知後方的夏侯惇將軍,讓他將兵馬向前移動百里,以便接應!
懷德臨走的時候便說讓江夏、荊州城、樊城形成一個牢不可破的三角形,我們可以變通嘛!在三角形中在形成一個三角形,以此形成牢固的防禦,穩住防線,再圖反擊!”
“關羽有二十萬軍馬,兼有諸葛亮輔佐,其實那麼容易被打退的?”,馬良與諸葛亮有些交情知道諸葛亮的能耐,憂心忡忡的說道:“不如讓江夏的紀靈將軍、龐統都督調集兵馬前來援助?”
“萬萬不可!”,荀彧急忙擺手:“關羽如此聲勢浩大的出擊,何嘗不是在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放鬆警惕呢?吳國那邊必有動作,紀靈與龐統的壓力也不小,絕對不能再調動了!”
“我的意思是,不如。。。將兵馬向前移動,在華容縣、作唐縣、酒縣、零陽城、岳陽城布成一道相互牽連的戰線呢?派遣大將鎮守,相互支援,互為守望;
假使關羽出兵攻打一方,那麼其他四個地方有三個去救援還有一個可以襲擊他的後方大營啊!不知此計如何?”,蒯良慢條斯理的指著地圖解說;
曹仁眼睛一亮,明顯有意動之色,荀彧皺著眉頭:“一字排開的防禦,雖然擴大了戰線卻也削弱了戰略縱深,此計雖好,卻是險計啊!如果真的要實行我們要做好荊州城被攻下的準備!”
“什麼意思?先生有些太小心了吧?”,曹仁看向荀彧;
荀彧搖頭失笑:“新的戰略計劃,由賈文和、李懷德共同制定,郭奉孝、程仲德、臧子源、田元皓、沮公與、在下的族侄荀攸等十數人都贊同的一個計劃,這些天信鷹的來往很頻繁啊!”
“就是那個移民計劃?太誇張了吧!這要耗費多少財力、民力啊!再者說了百姓也不會很願意搬遷的!”,曹仁無奈的搖搖頭,這個戰略實行之後並不能馬上見效益,需要時間,在他看來有些得不償失;
漢人因為農耕的勞作生存方式,對土地有著特殊的情懷,這也是這個移民計劃最大的掣肘;
“正因為實行起來很難,所以才需要無數的人點頭答應,共同上書陛下才能實行,為此大批的官員都有調動,陛下也下達了即位以來第一次招賢令,還有軍隊的調動,甚至是錢糧的籌備!
就連皇宮之中都開始大批次的裁員,減少開支,陛下節衣縮食也要完成這個長遠的計劃,從這一點上來看,陛下的遠見與魄力還是不輸於先帝的,就連做事的風格也很相似,對自己很苛刻,對臣子們倒是好得很啊!”…;
這一列的條令頒發讓曹丕在許多老臣心中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初步的確立了自己的威信,就連荀彧也開口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