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1/4 頁)
;
“閉嘴!你知道個屁?”孫靜厲聲向孫瑜呵斥道,隨即轉身對孫權說道:“仲謀,周公謹應該是值得信任的。外間的那些傳言當是無稽之談!主公領江東也有二三年了,為何原本沒有,而曹操大軍到就有此傳言了?我看是曹操的計策!當務之急還是怎樣去防備曹操啊!”
“但是無風不起浪,若是周瑜果無此心,為何有此傳言?為何這傳言偏偏是指向周瑜,而非是張公、程老將軍、黃老將軍他們?我以為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孫翊搖了搖頭,不服氣地反駁道。
外敵當前,內患又生,孫權有些揣摩不定,門外傳來軍報,大都督周瑜來信——請辭?
這事兒更有意思了!
。。。。。。。
。。。。。。。。
“公謹請辭都督一事,不知諸公有何計較?”孫權沉聲向廳中的一眾文武問道。
在收到周瑜的請辭文函之後,孫族中的年輕一輩,以孫翊和孫瑜二人為首盡皆興奮異常,極力主張乘此機會收回周瑜手中的兵權。
相形之下孫靜則持反對態度,認為貿然更換都督有失妥當,不利江東安定。孫權左右為難之下,也未敢輕率做出決定,遂召集了在柴桑的一眾重臣老將前來商議此事。
議事廳中參與議事之人都知道近來在江東六郡廣為散佈著對周瑜不利的傳言,卻沒有想到周瑜為了避嫌竟會主動請辭。
相互顧望了一陣後,老將黃蓋出列說道:“主公,以黃某之見,周都督請辭之議不可納!都督雄才濟世,對主公忠心耿耿,實為我江東之支柱!”
“忠心??。。。外間的那些傳言又是怎麼回事。。。”,孫瑜低聲嘟囔了一句,但隨即被孫靜怒瞪了一眼,不大服氣地閉上了嘴。
“張公,此事你有高見?”孫權頗為恭敬地向列於文臣列首席的撫軍中郎將、長史張昭問道。
年近五旬、相貌矜嚴的張昭略一思索後,沉聲說道:“周公謹雖有些輕浮風流,但若說他會背棄主公,另起貳心,卻是不大可能。外間的那些風言風語不足採信!”
張昭為人個性嚴謹、忠謇方直,與平素裡儒雅風流的周瑜性情截然相反,所以兩人關係並不融洽,甚至可說有些不和。
但與周瑜不和歸不和,事情的輕重緩急,張昭卻分得非常清楚,在這個可能關係到江東前途命運的大是大非問題上,張昭並未乘機落井下石,反而為周瑜辯解起來。…;
“恩!”見到張昭也表示不相信周瑜會有背反之心,孫權微微鬆了口氣,心中稍寬。旋即,孫權留意到文臣一列末尾處有一人面露微笑,似是胸有成竹一般,急忙出聲問道:“子敬,你又是如何看待公謹請辭之事?”
被孫權問話之人,三十許歲、相貌魁奇、氣質樸實無華,但眼中卻不時閃現出智慧的光芒,正是軍議校尉魯肅魯子敬,孫權最信任的人,也是最低調的一個人。
魯肅聽得孫權相詢,舉步出列上前幾步,朗聲說道:“主公!周督請辭,無非是因為民間之風言。而這些風言,以肅之見,必是由他方細作所散佈,以此來離間主公與周督之信任情誼,攪擾我江東安寧!”
“哦~~?”武將列中位於次席的程普輕捋頷下已現花白之色的長髯,有些疑惑地問道:“何以見得這些風言是由他方細作所散?”
程普乃是追隨江東孫氏三代的股肱老將,位高望重!見程普發問,魯肅絲毫不敢怠慢,但神色卻依然從容自若,出聲答道:“前幾日初聞這些風言,在下便感覺有些莫名,故特意命人去各地,仔細查詢了一番這些風言究竟是先從何處散佈開來?”
“可曾查出由何處散佈?”孫權急聲問道。
“啟稟主公,是會稽郡、吳郡先有的!”魯肅點頭答道。
“但這又能說明什麼?”程普不解地問道。
“若是周督果真有不臣之心,這些訊息當然是應該先從周督屯兵的鄱陽傳出,而不先出現在數百里外的會稽與吳郡,足可見此必是敵方細作刻意所散播之謠言!”魯肅冷靜分析道,言語自信讓不由得不感到信服。
“當真是先從會稽與吳郡散播開的?天知道真的假的!”孫翊猶自有些不甘心,嘀嘀咕咕的;
“叔弼,休要胡亂猜測!子敬先生乃是摯誠君子,又豈會做此下作之事!”孫權臉上一冷,沉聲喝止住孫翊。
頓了一頓,孫權繼續向魯肅問道:“子敬,你以為這些謠言可能是由何方所散佈?”
魯肅並沒有受到孫翊刻意刁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