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於收服揚州的袁術並未太過惱火,只是稍微有些嫉妒,嫉妒曹操這個只配給他當奴才的傢伙這麼好命,居然得到了中原要地兗州,他還並未將曹操放在眼裡,只要收服揚州回頭就可以收拾掉曹操;
等到曹操侵佔了屬於他的許昌城後,他就淡定不了了,一邊繼續對揚州的滲透收攏,一邊還要好好教訓一下曹操,他遣紀靈為中軍大將,雷薄、陳蘭為開路前鋒,韓當、周泰、黃蓋為隨軍,點齊兵馬十萬兵發許昌!
········分割線
兗州目前又步入了風雨飄搖的地步,不光是袁術有了動作,就連徐州的陶謙也看到了機會,一個將曹操扼殺在萌芽的機會!
董卓死了,皇帝卻又落到了李傕、郭汜手上,西涼軍與呂布的幷州軍團火併也沒有傷筋動骨,他們實力猶存,這是天下人公知的,正因為如此,陶謙找到了好的藉口,聯合一些小諸侯、帝黨心腹兵髮長安,進京勤王!…;
陶謙奉賦閒在家的朱儁為首領,朱儁為當世名將戰功卓著,以他的名聲為大纛再好不過了;
之後陶謙又聯合了前楊州刺史周幹、琅邪相陰德、東海相劉馗、彭城相汲廉、北海相孔融、平原相劉備、沛相袁忠、泰山太守應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鄭玄等人共奉朱儁為太師,移檄牧伯,同討李傕、郭汜等,奉迎天子,一時聲勢浩大。
看似人數眾多,可這裡面除了劉備手下有關、張、趙三位絕世猛將可以提供支援,其他人不過是湊數的,就好比孔融,要不是劉備去救他他早掛了,這些人有名聲、有名望,卻沒有實力;
陶謙的本意也沒有在乎這些人的實力,只是借用他們的名聲,完成自己的計劃而已;
陶謙的本意是假道滅虢,趁著曹操立足未穩,在兗州沒有深厚的根基從而將這匹惡狼扼殺;
內憂外患之下,曹操集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各路小諸侯的會盟也引起了袁術的興趣,也加入其中,遠在幽州的公孫瓚也響應了這個會盟,組成了以袁術為首的關東諸侯的集團,曹操的處境可想而知;
而龍湊之戰後,袁紹確立了北方霸主的地位,公孫瓚的生存空間進一步壓縮,損失巨大;正因為這場勝利讓袁紹與袁術決裂了,形成了兄弟反目的局面;
龍湊之戰發生於界橋之後,界橋失利,公孫瓚退回渤海。龍湊位於平原與渤海邊,為河津要口。一旦龍湊失手,那麼對於渤海郡就無險可守,幽州就像劈開雙腿的美女,任由袁紹玩弄,公孫瓚是戰場悍將自然知道勢必要禦敵於郡外。
但是他被袁紹抓個正著,來了個故技重施,又來了個羸兵前誘,袁紹寫給公孫瓚的一封有名的“袁家書信”,信中大肆誇耀公孫瓚的威名其中有一句正是:“大軍未濟,而足下膽破眾散,不鼓而敗”。
其實袁紹的兵馬早就埋伏好了,與公孫瓚對陣的情況下,袁紹的軍隊潰敗奔逃,公孫瓚相信了袁紹的書信,以為憑藉幽州騎兵的機動性可以斬殺袁紹,永絕後患;
一直追到了龍湊這個地方,公孫瓚再次被打擊了,沒有被趙雲幹掉的鞠義再次成為了主角,八百大戟士的兵鋒直接撼動了公孫瓚的騎兵陣;
除了前方不斷分散、穿插、分割幽州騎兵的大戟士,還有後面張頜、高覽領銜的冀州兵團五萬人,真正地萬箭齊發下,公孫瓚且戰且退一直退到了平原,聯合劉備堪堪穩住軍勢,與袁紹對峙,可這時候他的本錢真的剩下的不多了!
其實袁紹給公孫瓚的書信,是想與其和解,但好面子的他不願意明說。公孫瓚也許明白了,也許沒明白,就這樣與他不死不休的爭鬥起來,“暴強的袁家書信”再一次發揮了不可思議的作用,公孫瓚敗退!
界橋之戰的名聲或許更大,但在雙方勢力的影響力上卻遠不如龍湊,因為龍湊的地理位置太重要了,失去龍湊直接改變了局面的變化,渤海外盡在袁紹眼前。
此戰之後公孫瓚放棄了冀州,退回了幽州。
··········分割線
ps:感謝嘿嘿小正的打賞,凱子拜謝!
祝所有的書友中秋、十一雙節快樂!
第九十三章 智者公孫!
廣泛的來說“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成就了大漢王朝四百餘年的輝煌,成為歷史上存在時間最長的一個朝代;而當孔融狼狽的從北海逃往都昌的時候,這句話成就了他;
管亥帶領著從青州黃巾中分裂出去的壹萬暴徒狂轟濫炸的一路隨行殺向孔融,意圖綁架他勒索天下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