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部分(第4/4 頁)
稿紙的最上面是一封簡訊。
略微看了下,這是作者的一個自我介紹。這名作者今年不過19歲,是名高三學生,今年剛參加完高考。
這作者叫肖飛。
據這位作者講,他這次一共寄來了十篇千字文的稿子,圍繞著一個主題,那就是“反雞湯”。
信上,他還給雞湯文列了十宗罪,什麼蠱惑讀者,偷換概念,以偏概全,胡亂杜撰等等。
心靈雞湯這個詞發源於美國人傑克坎菲爾和馬克漢森主編的《心靈雞湯》叢書,雖然國內目前還沒有正版圖書,但盜版已經是在悄然流行。
劉澤來對此自然是熟悉的。
他也知道,像國內副刊版面上流行的感悟、勵志等文章型別都屬於心靈雞湯的範疇。
作為一名副刊編輯,劉澤來自然也是編髮過不少雞湯文的。
他一直認為,心靈雞湯類的文章具有淨化讀者心靈,祛除人性浮躁的作用,對社會有很大的益處。
而今,劉澤來竟然發現,有人對此唱反調。
一開始,他是不以為然的。
劉澤來認為,一個十九歲的孩子罷了,思想都還不成熟,能有什麼深邃的觀點認識,不過是有點小聰明,想要譁眾取寵罷了。
還沒看稿,劉澤來其實已經給這孩子的稿件判了死刑。
但他是個認真負責的編輯,所以,他還是決定大略看一看這些來稿,看看這孩子究竟在說些什麼。
這一看,劉澤來就發現,自己似乎錯了。
他看的第一篇稿子是《心靈雞湯還是精神鴉‘片》,這篇稿子以諷刺的口吻敘述了一個患上雞湯依賴症的傢伙對雞湯文的反思。
文中這個雞湯依賴症患者發現,雞湯文激勵人的方式很腦殘,它不會全方位的為你分析事物,而是隻選擇了一個以偏概全的角度,告訴你,你必須這樣做,只要這麼做了,你就一定能夠如何如何;譬如面對成功這件事,想要成功,你就需要有堅持不懈的恆心,堅持下去,你就將必定能夠看到光明,這就是雞湯文的論調,但實際上呢?想要成功,那是需要做充分的準備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