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1/4 頁)
形狀。
張胖不失時機的遞來西瓜刀,我接過對準土頭盒子就割,不想豆腐一般,沒幾秒,整個木盒就脫了下來,張胖在一邊看的目瞪口呆:“怎麼裡面還有個鐵盒子。”
我也感覺奇怪,這盒中盒,算是什麼用意,或者有一定的含義,古人在千年的行為害的我和張胖在這苦心冥想。
想歸想,手上的活沒停下,只見鐵盒上有個蛇頭搭扣,我原以為這很難撬開,用足了力氣去割他,結果用力過猛,整柄西瓜刀都沒入鐵盒之中。
這也太豆腐渣工程了,不是鐵做的嗎,我邊罵邊開啟盒子。
奇異的現象發生了。
四周突然金光大作,好像同時有一百盞電燈一起開啟,整個通道全亮了。
鐵盒中出現了一個十分晃眼的器物,器物的上方還刻有四個小字:趙正所賜。
我說,這回發了,發了。
張胖不解。
我清了清嗓子:“秦始皇姓趙,史學界有關專家考證,秦始皇生於正月,故起命為正,或寫作政。至於為什麼姓趙,是他秦始皇出生在趙國,古代有以出生地為姓的習慣。”
潛龍再現
張胖說:“這玩藝我看著除了很亮,也沒啥特別之處,也不像夜明珠,那是圓的。”
我說:“你這榆木腦子,光是這四個字,這件器物就是有價無市,但雖說價值連城,就怕沒人敢買啊,始皇帝的寶貝。”
說到這裡我想起了我太公的故事,這是我小時候聽我太婆說的,他老人家活了快一百歲。
當時太公也算是個文化人,跟著金華一個國民政府的鎮長做他的文書,具體什麼官職我也沒什麼肯定,其實說白了在封建社會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縣長身邊的師爺。
後來抗日戰爭發生了,膽小的鎮長帶著一家老少拍拍屁股走人,給太公留了些盤纏和兩把手槍,算是打發他自個活路去。
太公一介文弱書生,兵荒馬亂的,也用不上手槍,雖有心殺敵報效國家,那也只是想想而已,真要行動起來,也不是說幹就幹的。
於是太公和太婆商量了下,看這戰亂時期,找個平穩的地方是頭等大事。
誰知道走了沒幾天就來到了當時的嚴州府最北端(就是現在的建德市欽堂鄉大溪邊村),感覺這邊地方比較安寧,當地的群眾也十分的熱情好客,民風那是十分的淳樸,想了想就留了下來,一直在大溪邊村定居。
因為在金華的時候太公就是個寫字上茶的,過來新地方後對其他的不瞭解,於是又重操舊業,在這裡辦了個私塾,太婆長期跟在太公身邊,耳聞目染,肚子裡多少也存了些墨水,也能幫上太公的小忙。
於是兩人一個負責教書一個負責打雜的的就開起了私塾。(另注:當時這個村還不小的,據說解放前是個縣城,直到某個特定的事件發生後,才遷到別處,地位降低為村,說是村,其實也有個鎮的規模。)
因為太公本身就有兩把刷子,教起書來得心應手,學費還很低廉,教學質量也不賴,所以私塾越辦越紅,收的學生也越來越多,不說遠近聞名,至少在建德一帶,門生遍地,慢慢的也小有名氣。
話說那年初夏的一天,天剛矇矇亮,太公開啟私塾大門,剛伸了個懶腰時,門外來了個老者,穿的比較破舊,看樣貌是個過路的,太公算是知書達禮對老人家十分客氣,又是端茶又是讓坐的問他有何貴幹。
這老者也不含糊,開門見山就說要太公在此地功德無量,決定收太公做室外弟子。
太公覺得很奇怪,心說我和你年紀差不多大,這合適嗎,嘴裡卻十分禮貌,連稱哪裡哪裡,不敢不敢。
老者收徒的條件也甚是奇特,只要太公給他買副棺材。
太公心裡一滲:這老人家還沒死怎麼就先買起了棺材,而且是給自己的,那收我做徒有何用意。
細問才知道這老者是個風水先生,也是躲避戰亂逃生於此,來這後親人接連生病,眼下一個個都已經離他而去,他感覺一人難以苟活於世,怕是死後也沒人再來料理他的後事。
所以在買棺材的同時還請求太公在他死後幫他葬了,地點已經選好,墓穴這幾天他自己也會去挖好,太公只需要把棺材送到墓裡把土埋好就可以了。
太公覺得他可憐,雖然感到這很不可理喻,讓人有點匪夷所思,但還是滿口答應下來。
沒幾天老者又來了,他說墳已經挖好,告訴太公具體的位置,然後交給太公一本《嚴龍古籍》,並交待:“徒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