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一種作用力變化的機理,生物形態或結構的變化依據環境中各種作用力的存在狀況。生物分子作用力結構變化的趨勢與生物的生存環境有關,生物分子根據環境所施加的外力不斷進行自身的調整和修正,並且以一定的形態表現出來。觀察一下生物體內的各個組織系統(消化、血液迴圈、神經、免疫等)和器官(耳、眼、鼻、喉等),生物體內不同組織系統和器官的組成物質是不同的,這些組織器官的不同組成結構和物質都是生物在與環境長期作用過程中逐步得到完善的。
因此,對於生物進化我們有必要從環境的影響這方面著手去認識。有關進化的實質問題是:生物體與環境之間是如何作用的,環境變化的資訊指令如何作用於生物組織,使生物分子結構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改變。生物內在機能的調節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如果生物體處於一種穩定的環境中,外界所施加的是一種恆定不變的力,那麼生物可以維持現狀,不必做出改變。然而,現實的生物都處在一個不斷變化的環境之中,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其中充滿了競爭和選擇。因此,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生物必需具備調整自己的能力,而這種調整是生命內在結構的調整。
在生物體內部的最佳化適應機制的作用下,當環境改變時,生物會自行產生新的變異,這些新的變異與生物所處的環境有關,或者說新的分子結構與外力的作用相平衡。細胞在複製過程中,在外力不變的條件下會複製出完全相同的子細胞,而一旦環境發生變化有可能導致複製出來的子細胞與母細胞不完全相同,即發生了變異,這種狀況即使在沒有選擇的壓力下也會發生。在自然界,同樣的物種在不同的環境條件下會表現出不同的生長形態,這些條件包括氣候、生態、地質狀況等等,這些變化不是在選擇的壓力下產生的,生物體內的分子結構有對應於環境狀況自行調節的能力,即由一種平衡轉向另一種平衡。
現代一些學者對不同大陸上的古生物化石和現存的生物進行對比研究,他們發現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物種處在一個不斷分化的過程中,氣候、地理、生物環境的變遷這些都促使一部分生物改變習性,繼而改變生理形態,經過漫長時光演化出新的物種。在地球環境的演化過程中,地球的大陸板塊在不斷運動漂移,同時許多物種也在不斷遷徙,這就造成了同一物種後代的長期分離,由於不同的分支處在不同的環境中,經過長期的演化,這些生物就會出現生物形態上的明顯差異,如果分離的時間足夠的長,甚至會演化成不同的物種,這說明了環境在生物形態變化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因此,對生物進化的研究應著重於生物與環境之間相互作用對於進化的影響,生物在適應環境變化的過程中得以進化。其實,所謂進化可以解釋為生物適應變化了的環境,這不同於用生物體內偶然的變異對進化的解釋,在偶然性選擇選擇理論裡,進化的發生是完全隨機的和不可控制的,這樣對生物進化的解釋是不夠充分的。不可否認,自然選擇在進化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但這樣的選擇是對生物不同個體適應環境狀況的選擇,這種選擇是在進化基礎之上的選擇。
生物的存在形式和特徵是對環境的反映,儘管現在還需對生物分子內部具體變化以及變化的機理做進一步的研究,但人們可以判斷生物進化這種現象必定與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絡,也就是環境的作用力狀況和生物分子的微觀變化之間存在聯絡。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由環境創造出來的,生物能根據環境的變化和需要進行自我調整,環境造就了生物生存的機能和本領。這就好象人造房子,人不僅要進行結構和功能設計,還要進行建築材料的選擇。人造房子是滿足生存的需要,生物體內的分子也做著類似的事情,它們所依據的是環境的狀況,或者說環境中各種力的作用,採用適當的生物結構和材料來構成生物體的各個組成部分,使生物能適應所處的環境。
在自然發展過程中,生物結構和機能在環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和完善。自然界有色彩、形狀、氣味、聲音等等,相對應的一些生物就有視覺、聽覺和嗅覺等等,這些組織是在生物經過長期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和完善的。眼睛用於感應光及色彩,是生物組織對不同波長的光在不同物體表面反射的反應,它具有一種精密的光學構造;耳朵用於感應聲音,它的構造符合聲學原理,透過對不同聲波振動頻率的分辨來辨別不同的聲音;鼻子用於感覺氣味,嗅覺是某種生物組織細胞對化學氣體的感應,也就是細胞組織中的化學物質與環境中氣體分子之間的化學作用。同時,不同生物組織的物質組成和結構是不一樣的,這與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