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成果。我們希望,已有的成果能更普遍地被家長們掌握、運用,還有更多的新成果不斷地創造出來。
(作者為原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國家庭文化研究會會長)
序二 最重要的是教孩子學會做人
■柳 斌
人活著,總要做點事。無所事事,虛度年華,是最沒有出息、最沒有價值的。
做點什麼事呢?做點令人滿意的事,做點對人民有益的事,做點使他人生活得更美好的事。一句話:做點好事,不做壞事。
做好事不容易,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更不容易。能不能做到,要看一個人的綜合素質。有了知識,有了基本的技能,就能做事,但不一定就能做好事。做事能否有益於人民,關鍵在於是否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的品格和行為習慣。因此,只做好事,不做壞事,其根本還在於要學會做人。
早期智力開發,無疑是十分重要的。但早期思想、品德及情感的培養,早期行為習慣的養成,則更為重要。因為它為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確定方向並提供動力。
少年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發育成長的重要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教他們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健身,學會審美,學會創造,但尤其重要的是要教他們學會做人。從不會做人到會做人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基礎階段就是少年兒童階段。
少年兒童的“知心姐姐”盧勤為小朋友們、家長們和老師們獻上了一份精美的禮物。盧勤同志以她貼近兒童、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寫作風格,對大家十分關心的少年兒童教育的重大課題,娓娓動聽地講述了自己獨到的見解。我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成為廣大讀者的良師益友,也一定會受到少年兒童工作者和家長們的熱情歡迎。
(作者為國家總督學)
引言 我們擁有同一個名字
這是我站在一所“家長學校”的講臺上說的第一句話。
那天,我第一次以一個孩子母親的身份和《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的身份,向小學生們的家長敞開我的心扉。那次到場的家長90%是媽媽。
我對他們說:天底下最平等的稱呼就是“家長”。無論你職務高低、年齡大小,在孩子眼中都是家長。我們當媽媽的,在孩子心目中,究竟是個好媽媽,還是個不稱職的媽媽?我們應該怎樣做個好媽媽呢?
於是,我站在孩子的角度,用發生在媽媽和孩子中間的真實故事,向年輕的媽媽們講述了當今家庭教育中的五大誤區、當代孩子的六大需求和適應未來社會的五種能力,以及如何幫助孩子走向成功……
場上鴉雀無聲。
我本想,媽媽爸爸的工作都十分繁忙,一定有不少人來不了,一定有不少人中途退場……然而,當我從“家長學校”的講臺上往下看時,上千人的會場竟座無虛席;三個多小時的講話,竟無人退場。我不禁激情盪漾!
當我結束講話時,場上掌聲雷動,久久地在我耳邊迴響。
散場時,天已經黑了。可許多年輕的媽媽仍在門口等候我,有的眼含熱淚,向我提出很多教子中的困惑。
幾天後,校長交給我厚厚一沓“聽後感”,字裡行間滲透著媽媽們的反省與期待,抒發了媽媽們的情和愛。
讀著一篇篇感想,我被感動得熱淚盈眶。孩子,在媽媽的心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位置!
小時候,我曾看過一部電影,叫《可憐天下父母心》;今天,我要說“可敬天下父母心”!
每當我走進孩子們的世界,聽孩子傾訴心中的秘密、議論媽媽時,我感到,“媽媽”這個稱號,對孩子是多麼重要,他們多麼希望媽媽能瞭解自己,成為他們的朋友啊!媽媽的教誨,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媽媽的失誤,也會貽誤孩子們的前程!
每當我走進媽媽的世界,聽媽媽傾訴煩惱、談論孩子時,我感到,“孩子”這兩個字,對媽媽是多麼重要,她們多麼希望孩子能瞭解媽媽的心,成為媽媽的朋友!孩子的每一點點進步,都會讓媽媽激動得涕淚縱橫;孩子的每一點點過失,都使媽媽痛苦得徹夜難眠!
於是,我找到了一個新的位置。
作為一個孩子的媽媽,作為全國少年兒童的“知心姐姐”,我想我應該成為連線孩子和媽媽的橋樑,不僅要成為孩子們的知心朋友,也應該成為年輕媽媽的知心朋友。
就這樣,在全國婦聯副主席、第一書記黃啟�同志的建議下,我把我的心裡話寫成文字,獻給每一位年輕的媽媽。
寫在前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