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部分(第4/4 頁)
身邊怒氣衝衝離去的母親的背影。後來經過打聽,我瞭解到,這位母親在接孩子放學回家的時候,得知孩子在期中考試中成績名列全班倒數第一,一氣之下,便罰孩子在路邊當眾下跪。透過孩子那痛苦的面容,我彷彿看到了他受傷的心靈。這位母親用“跪在街頭”的手段來懲罰成績不好的孩子,最大的傷害是損害了孩子的人格,傷害了孩子的尊嚴。
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糟蹋的東西。有一位作家曾經說過:“人受到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上、感受上,然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的尊嚴上。”一個從小失去尊嚴的孩子,長大後很難堂堂正正地做人,很難擁有健全的人格。
一般來說,人格是“引導一個人做出善行的內在品質”。少年時期,人格教育十分重要,它可以開發人的良知和才能,使其身心得到全面成長與成熟,從而去實現成功人生的理想。如果孩子的人格從小受到傷害,那對他的一生都會有惡劣的影響。南斯拉夫一位記者來到中國少年報社做客時講過一句話:“戰爭毀壞的房屋是可以修復的,但是,戰爭在孩子心靈中留下的創傷是無法修復的。”作為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要永遠充滿愛意,即使孩子犯了再大的錯誤,哪怕是犯了罪,也不能說“你給我滾出去”這樣的話。因為,家永遠是孩子安身立命的地方,除了家,他再也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去。
談到少年犯罪,全國政協委員、社會與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巫昌楨對我說過:“你要告訴家長們,孩子犯了罪,不要拋棄他、歧視他,更不能把他推到社會上去,那實際上是把孩子往火坑裡推。挽救犯罪少年,不但要靠社會的教育,更要靠父母的愛。犯了罪的孩子,最需要的也是父母的情愛和家庭的溫暖。”
一個人從小沒有受到社會公正的對待,便很難公正地對待社會;相反,如果從小能夠受到社會公正的對待,便能夠公正地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