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少年時期的孩子,天真無邪,熱愛生活,頭腦是一張白紙,可以書寫最好最優美的詩句,可以描繪最新最美麗的圖畫;少年時期,也正是播種理想的種子最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如果能夠樹立起人生的目標,猶如在心中播種了一個太陽,一個給人以希望的太陽,一個給人以力量的太陽。
人只要有了目標、有了理想、有了希望,就不會虛度時光,就不會整日被煩惱纏身,這也就意味著……他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作為孩子的父母,應該如何幫助孩子樹立理想呢?
是尊重孩子自己的興趣愛好,因勢利導地引導孩子去追求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還是逼迫孩子去實現父母的願望、找回父母童年的夢想?
是實事求是地幫助孩子樹立一個切實可行的目標,還是硬逼著孩子去摘取永遠無法摘到的果實呢?
這些都是原則問題。
如果父母的期望值過高,孩子達不到父母確定的目標,父母便會陷入失望、無望甚至絕望的境地。
父母過高的期望、過大的壓力也會使孩子無望,而無望中的孩子長期看不到前途,內心會變得十分脆弱,甚至會發生心理畸形,以致走向絕望,甚至走向暴力。
“望子成龍”不能“逼子成龍”。讓孩子從小樹立理想,並不是逼迫孩子去考高分數、去考大學。如果孩子每天生活在重壓之下,就會使本來活潑聰穎的天性變得鬱鬱寡歡,對學習失去興趣,對生活失去信心。就像德國詩人海涅所說:“即便種下的是龍種,收穫的也可能是跳蚤。”
“望子成龍”無可厚非,“望子成人”更加重要。教育的核心是培養什麼樣的人,家長的責任是教會孩子怎樣做人。有些家長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其他的缺點都可以原諒。於是德育教育變得可有可無,有沒有遠大的理想、有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有沒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體魄不再重要,這怎麼不是“潛藏著危機”呢?不管孩子將來能成就什麼,我們首先是要他“成人”,要使孩子懂得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是什麼,這才是現代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義。
與其迫切地“望子成龍”,不如將這種願望化作“子望成龍”的教育。也就是說,讓孩子從小自己樹立一個理想,確立一個目標,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
70多年前,魯迅先生就說過,對兒童的教育,主要是“理解”、“指導”和“解放”,要培養他們具有“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這種力量的背後,就是理想。
共同的話題二
“責任感”是一種特殊的營養,能幫助你長大。讓你知道自己該做什麼,該怎樣去做。
十分可貴的是,許多同學明白了就馬上行動起來。
同學們明白了,對自己負責就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們每天按時起床,主動打掃房間,自己收拾書包,自己認真學習……他們說:“這是我的責任。”
同學們明白了,對父母負責就要孝敬父母,為父母過生日。
同學們還明白,每個人都離不開集體,所以每個人都要對集體負責。
同學們還明白了作為一個小公民要對祖國負責。他們不再做亂扔垃圾等破壞環境的事情,而是發動起來搞垃圾回收,“用小行動保護大地球”。
魯迅先生說:“單是說不行,重要的是做。”這些同學做得好,我相信你能比他們做得還要好。
第二十一章 奉獻愛的人一生幸福
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意思是說,別人給你一點點幫助,你要牢記在心,加倍地回報。
1.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寫給孩子
中國有句古話:“滴水之恩,湧泉相報。”意思是說,別人給你一點點幫助,你要牢記在心,加倍地回報。
懂得回報的人,被人們稱為“有良心的人”;“只知索取,不知回報”,常被人瞧不起,斥為“沒有良心”!
有的孩子在溺愛中長大,從來沒有過回報的實踐,也從來沒有產生過回報的意識。他認為,別人為他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需要感謝,也不需要回報。
媽媽做好了飯菜,他不問這飯菜是怎麼來的,不問母親為這頓飯付出了多少辛苦,也不管別人是否吃過,上桌就吃,吃得不順口,還要大喊大叫,鬧“絕食”。
花起錢來,他大手大腳,一次可以買十幾串羊肉串、幾瓶飲料請客,卻從來沒有想過,爸爸媽媽掙這些錢有多麼辛苦,有多麼不容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