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1/4 頁)
?是給他們施以強大的壓力,還是給予他們成長的“推動力”,調動他們的“內動力”?
為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環境。可以說,這既是百年大計,又是當務之急。
今天的教育,既要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才的要求,更要適應孩子自身成長的需求。應該承認,孩子的內心世界對我們來說依然是一片神秘而陌生的“森林”。徐力事件的發生,使我們聽到了孩子心靈的呼喚,瞭解了孩子成長中不可忽視的五個需求。
1.成長需要空間(1)
創立和諧寬鬆的環境,要從尊重孩子開始。
徐力第一句話就說:“在家裡,我沒有一點兒秘密,我很壓抑。”
“我的父母總是把我當小孩看,把我管得很死。我家是兩居室,我有自己的房間,但是我沒有自由的天地。我家沒有一個抽屜是帶鎖的。我以前有寫日記的習慣,有時會把不願講的事情記在日記裡,放進抽屜。但我的任何東西母親都要翻看,我一點兒小秘密都沒有。有一天,我偷偷出去和同學溜冰,母親在我外出時偷看了我的日記,發現了這件事。等我回來,她罵我怎麼這麼不聽話,狠狠地打我的臉、打我的腿。我從此再也不寫日記了。”
“你和媽媽的矛盾,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尖銳化的?”我問。
“是上高中以後。在家裡,我感到母親處處在監視我。家裡的電話鈴響了,我沒有資格去接,都是她先去接。有時同學打電話找我,她總是問:‘你是誰,你找徐力有什麼事?’問得清清楚楚,才把話筒給我。我跟母親說過不要這樣,但她說,你可能在外面交壞朋友,根本聽不進我的話。後來,同學們都不敢給我打電話,還嘲笑我說:‘徐力呀,誰敢給你打電話?你媽太厲害了!’我有時覺得孤獨,想打電話給同學,母親就說:‘有什麼事在學校都講完了,還有什麼好說的,打什麼電話?’”
如果沒有仇恨,孩子應該是不會打死自己的母親的。於是我問:“你是否因此恨你的媽媽?”
徐力說:“恨談不上,只是壓抑感越來越強。我很愛打球,可母親不讓我打球,只讓我在教室裡學習。讀高中後,每天都有晚自習。晚自習前有一段時間,同學們可以在外面打打籃球。這時母親經常到學校來,監視我是在學習還是在玩。她希望我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看書學習,課外活動時間也學習。我有時多玩了會兒,晚了10分鐘回家,媽媽也要罵我打我。她經常打我,用棍子、用皮帶、用掃帚,有時把掃帚都打斷了,我也不還手。我曾經跟她說我的理由,但她從來不聽。”
我問徐力:“你在家捱打的事,同學們知道嗎?”
“同學們不知道。家裡的事,不可宣揚。我也不想找人談心,基本上是把心事憋在心裡,或者到外面去大喊幾聲,排除內心的苦悶。”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媽媽不滿的?”
“上高中以後。母親要求我每次期中期末考試的成績都要排在班級的前10名,考不到,她就打我罵我。我喜歡踢足球、看書、看電視,但媽媽認為這些都影響學習,老是阻止我。在學校與同學交往,他們談些新聞、電視劇,我什麼都不知道,插不上嘴。我想看看報紙,媽媽說,高考又不考報上的內容。每到週六和週日,她也不讓我出去玩,就是讓我學習。我厭倦了,太單調了,我覺得學習學得很不開心,活著沒有什麼意思……”
“你和母親的矛盾是怎麼激化的呢?”問題越來越接近事件的發生,我的提問便越來越小心。
“那天中午,吃過午飯,我見母親開著電視機在臥室裡織毛衣,我想過去看幾眼電視。母親像往常一樣又開始說我:‘我告訴你,考不上大學,我不會給你第二次考大學的機會,期末考不到前10名,我就打斷你的腿。反正你是我生的,打死了也沒關係……’我心裡很委屈,很憤恨,我覺得我已經很用功了,她怎麼還這麼說我。我一聲不吭拎起書包往外走,走到門口看到鞋櫃上有一把鐵�頭,於是我衝進臥室,就……”
這時,徐力的聲音越來越低。我沒有繼續往下問,不忍心再讓他想起那殘忍的一幕。
“事情發生後,你又做了些什麼呢?”我很想知道,一個十幾歲的少年打死母親以後究竟是怎樣的一種心理。
“我一個人在大街上跑了兩個小時。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出這樣殘忍的事情。我的腦子裡一片空白,頭也很昏。跑著跑著,我忽然想起,那是我媽,我得去救她!等我跑回家,我媽已失血過多,生命不可挽回了……”
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