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可慢慢他才發現,這個新上臺的夏言實在不簡單,此人十分聰明,而且深得皇帝寵信,也無意與他合作,遠不如張璁那麼容易控制。為了將來打算,最好早點解決這個人。
而郭勳採用的攻擊方法也充分地說明了一點——他是個粗人。
這位骨灰級高幹平時貪汙受賄,名聲很差,人緣不好,腦袋也不開竅,竟然直接上奏摺罵夏言,掐架票友居然敢碰專業選手,這就是傳說中的雞蛋碰石頭。
夏言自不必說,馬上寫文章反罵,雙方拳腳相加,十分熱鬧,按照常理,這場鬥爭應該以夏言的勝利告終,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嘉靖膩煩透了,手下這幫人罵來罵去也就罷了,可每次都要牽扯到自己,一邊是朝廷重臣,一邊是老牌親戚,雙方都要皇帝表態,老子哪來那麼多時間理你們的破事兒?!
不管了,先收拾一個再說!
夏言運氣不好,他捱了第一槍。
嘉靖二十年(1541),皇帝大人收到了夏言的一封奏摺,看過之後一言不發,只是讓人傳他火速進見。
接到指令的夏言有了不祥的預感,但他還比較安心,因為自己的這封奏摺並沒有涉及什麼敏感問題,可他進宮之後,才發現問題嚴重了。
嘉靖不由分說,把夏言罵了一頓,搞得首輔大人不得要領,然後才說出罵人的原因——寫了錯別字。
夏言懵了,這不是故意找茬嗎?
換了別人,挨頓罵也就算了,皇帝故意找茬,你還敢抽他不成?
可夏言兄實在是好樣的,他不肯干休,竟然還回了一句:
“臣有錯,恰逢近日身體不適,希望陛下恩准我回家養病。”
你故意鬧事,我還就不伺候你了!
當然了,嘉靖先生也不是好欺負的,他怒不可遏地大喊一聲:
“你也不用養病了,致仕去吧;再也不要回來了!”
慘了;這下麻煩了。
玩笑開大了,可是話說出了口,也沒法收回來,只能硬著頭皮走人。
夏言開始滿懷憂傷地捆被子,準備離開北京,但就在他即將上路時,突然有人跑來告訴他:先等一等,你可能不用走了。
夏言確實不用走了,因為出事了,而且還是大事。
這件事情出在郭勳身上,夏言因為錯別字被趕出了京城,郭勳很是高興了一陣,但這位兄弟實在是不爭氣,很快就惹出了一個大亂子。
這事具體說來是個工作作風問題,嘉靖皇帝不久前曾交給郭勳和王廷相(時任左都御史)一個差事,並專門下達了諭令。
可是蹊蹺的是,王廷相接到諭令後,四十餘天都沒有動靜,不知到底搞什麼把戲。
這裡順便說一下,王廷相先生是大文豪,“前七子”之一,還是著名的哲學家。之所以不幹活,沒準是在思考哲學問題。
可是郭勳就有點離譜了,王廷相雖然懶,也只能算是怠工,他卻膽大包天,明知有諭令,就是不去領!權當是不知道。
郭勳雖說是皇親國戚,但也是拿工資的國家公務員,既然拿錢就得給皇帝幹活,而郭先生明顯沒有這個覺悟。
於是皇帝發怒了,自己交待下去的事情,一個多月竟然沒有迴音,立刻下旨嚴查,王廷相也真算機靈,一看情況不妙,馬上補交了工作報告。
相對而言,郭勳的認罪態度就不怎麼好了,活還是不幹,只寫了一封奏摺為自己辯護,本來這事不大,念在他世代高幹的份上,最多也就罵幾句了事,可他的那份奏摺卻惹出了大禍。
必須說明的是,郭勳的那封奏摺並沒有錯別字,這是值得表揚的,不過他的問題比錯別字要嚴重得多。
這位仁兄真不愧是個粗人,他不但在奏摺中狡辯,還寫下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何必更勞賜敕”。
結合上下文,此言通俗解釋大致如下:
這種事情你(指皇帝)何必要專下命令,多餘!
第五章 鋒芒 2
姓郭的,你有種,不廢了你就不姓朱!
皇帝終於發怒了,他痛罵了郭勳一頓,並召回了夏言,屋漏偏逢連夜雨,這位郭勳先生平日裡貪汙受賄,欺壓大臣百姓,做盡壞事,人緣極差,朝廷中的言官眼看他倒黴,紛紛上書大罵一番,痛打落水狗。
關鍵時刻,郭勳終於醒悟,立刻虛晃一槍,表示自己壓力過大患病休養,希望皇帝恩准。
嘉靖同意了,對這位老親戚,他還是比較信任的。官員們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