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2/4 頁)
說來也巧,軍隊出發不久,真的發現了久違的蒙古老朋友們,一頓窮追猛打,敲鑼打鼓,得勝回營。
但所有的人心中都有著同一個疑問:過年了,連偵察兵都休息,你怎麼就知道蒙古人在附近呢?
“你們沒有發現嗎,今天附近的喜鵲烏鴉特別吵。”曾銑得意地笑了。
他的這輩子毀就毀在了得意上。
曾銑註定是個閒不住的人;他決定再接再厲;在自己的崗位上為國家做出更大的貢獻。於是他在那封奏疏上提出了一個建議——收復河套。
河套地區,即今天的寧夏及內蒙古賀蘭山一帶,原本是屬於明朝所有的,但這片地方就在蒙古部落家門口,蒙古鄰居們時不時來串個門,“拿”點東西走,政府開始還管管,慢慢地也力不從心了。久而久之,這片地方就成為了蒙古的勢力範圍。
開始人們還不怎麼在乎,那個鳥不生蛋的地方,丟了就丟了吧。可後來人們才發現,放棄河套是一個嚴重的錯誤。
因為蒙古人圈這塊地,並不是為了開商店做生意,也不想開發房地產,他們佔據河套,只是為了更好地完成搶劫任務。
而失去河套的明朝就如同在街邊擺攤的小販,每天都不得安生,總要被整治那麼幾回,不是殺你的人,就是搶你的貨。
曾銑終於無法忍受了,他或許比較性急,卻是一個愛惜百姓、立志報國的人,大明天下,豈容得胡虜肆虐!
於是,他以滿腔的報國激情寫下了那篇誓要恢復河套的檄文:此一勞永逸之策,萬世社稷所賴也。——這就是曾銑的美好理想和一腔熱血。
文章送上去後,嘉靖先生也激動了,這真算破天荒了,要知道這位道士雖說是天天煉丹讀經,畢竟只是兼職,血性還是有的,便也熱血沸騰了一把,當即表示,贊同曾銑的意見,併發文內閣商議。
問題就出在內閣。
第九章 轉機 4
夏言看到了這封奏疏,當即拍案叫好,表示絕對支援,然後另起一文,上書表示贊成。當然了,和往常一樣,他沒有徵詢另一個配角嚴嵩的意見。
但他卻忽視了一個十分怪異的現象:以往,即使他不打招呼,嚴嵩也早已湊上前來,表示支援或是贊成,但這一次,這位馬屁精卻只是坐在一旁,閉目養神,好像根本不知道這回事。
急性子的夏言興沖沖地跑去西苑了,他要表達自己的興奮。而那個坐在陰暗角落裡的嚴嵩,卻露出了笑容。
夏言終於糊塗了一回——嚴嵩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所謂百密一疏,沉浮宦海十多年的夏言卻還沒有摸透這位皇帝的心思,收復領土對國家自然是好事,可嘉靖先生卻不一定會這樣想。
要知道,這位道士兄是個不愛惹事的人,他的願望很簡單,就想燒燒香,念念經,閒來無事搞點化學用品(所謂仙丹),多活幾年而已。
收復領土如果順利,自然是好,那要是不順利呢,要是打了敗仗呢,那就麻煩了,損兵折將,天天要看戰報、要運糧食,要徵兵,要商議對策,不累死也得煩死。
總而言之,他的熱度只有三分鐘,從四分鐘起,所有敢於妨礙他私生活的人都將成為他的障礙。
嚴嵩的猜測是正確的,不久之後,嘉靖先生突然下發了一道詔令,言簡意賅:
今逐套賊,師果有名乎?
兵食果有餘,成功可必乎?
一銑何足言,如生民荼毒乎?
大致意思是,我想出兵收復失地,但是問題很多啊,沒有一個合理的名義、士兵糧草也不充足,也不能保證勝利,還會連累老百姓啊。
當然了,這只是書面意思,它的隱含意思就簡單得多了:
你曾銑算什麼東西,竟敢給我添麻煩,給我找不自在?
嚴嵩看到這道諭令,立刻急忙地跑回了家,機會已經來了,但要如何去做,還得去找那個天才兒子商議。
“正是大好時機,立刻上書彈劾夏言,還猶豫什麼?”嚴世蕃似乎有點驚訝。
嚴嵩沒有夏言那樣的慈悲心腸,之所以猶豫,只是因為他不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辦,難道還能把夏言罵死不成?
於是嚴世蕃告訴他,雖然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辦,但只要與一個人合作,夏言必死無疑!
然後他連夜去拜訪了陸炳。
第九章 轉機 5
這對於陸炳而言,實在是個求之不得的機會,自那次事件之後,報仇已經成為了他的人生主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