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部分(第2/4 頁)
這樣想想而已。
事實上,在憤怒之餘,老成國公和沈兆臨內裡都有那麼點被人看透了的羞惱。
這又是從何說起?
原來,徐玉見和寅哥兒沒上族譜的事,老成國公與沈兆臨也都是注意到了的,之所以從前沒有提起,不過就是存了拿這一點來為難沈熙罷了。
大梁朝的宗族觀念極重,一個不被宗族承認的人可以肯定是寸步難行的,這就好像樹沒了根一樣。
在老成國公和沈兆臨想來,沈熙就算再怎麼離經叛道,再怎麼與沈家生分了,他總不可能讓他自己,讓他的兒子成為一個不得宗族承認的人。
在大梁朝,極少有人有這樣的勇氣。
只要沈熙也是這樣,那就不愁沈熙不低頭了。
也正因為如此,就算沈熙這兩年再怎麼不把成國公府當回事,老成國公和沈兆臨也是一直都不以為意的。
可現在……
沈熙竟然直接釜底抽薪,將自己從沈家分了出來,再不做沈家人?
“簡直是大逆不道!”老成國公氣得鬍鬚都一抖一抖的。
原本老成國公還想著,就算沈熙現在成了端王,為了不叫自己成為無根的浮萍,他不照樣還得回沈家向沈家低頭?
至於沈熙從前的種種表現,壓根兒就是被老成國公當作了年輕人不懂事。
哪裡能想到,沈熙竟然想了這麼一出!
真要讓沈熙完全脫離了沈家,那以後沈家豈不是完全沒有任何辦法來壓制沈熙了?
也正因為如此,老成國公和沈兆臨這個親爹才會氣成這樣。
眼瞅著沈熙都要完全脫離掌控了,兩人自然不會再對沈熙留手。
於是,第二日的早朝,就有御史奏了沈熙一本,內容就是沈熙不敬宗族,無視禮法。
老成國公好歹也做了幾十年的國公,而且還極得先帝的重用,說是位高權重也沒有什麼不對的了,招攬幾個骨頭不是那麼硬的御史成為他的傳聲筒,這也不是什麼難事。
無論是老成國公還是那位御史,都以為被他們這樣一參奏,又涉及到大梁朝最重視的宗族禮法,新帝怎麼也會重視,就算不會真的將沈熙怎麼樣,斥責幾句總也是要有的。
哪裡能想到,早朝新帝聽了這位御史的參奏,竟是直接就略過此事不提,轉而議起了江南今年雨水過多,可能導致糧食欠收的事上來。
原本新帝都已經表現得如此明顯了,那位御史若是聰明點就該知道新帝是什麼意思了,但這御史本就是聽從老成國公的吩咐才會奏沈熙這一本的,又哪裡能憑自己的心意?
於是,在新帝已經擺明了態度不想再提這件事之後,那位御史仍硬著頭皮要將話題往回拉。
結果就是……
新帝在早朝上大發雷霆,隨意揪了個御前失儀的錯處,便掀了那名御史的烏紗帽。
第449章 完結章
如此,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出來,新帝到底是如何看重端王的。
身為臣子,有聖眷在身就是最重要的事了,至於其他小節……
呵,看那位不死心非要參奏沈熙的御史是個什麼下場也就能明白了。
沈熙如今已經是位高權重的端王,就連封地都是遼城,說位高權重都是輕了,最關鍵的是,只要朝廷還需要有這樣一個人讓遼城能夠牢牢守住大梁朝的國門,只要新帝一天沒有下定決心要朝沈熙動手,那端王府就絕不會有沒落的那一天。
清楚了這一點,又哪裡還有人敢去虎鬚?
所以,沈熙“分宗”一事,就在新帝的睜隻眼閉隻眼之下,還真的叫他給這樣辦成了,而且還沒人敢再多說什麼。
也就是從這天起,沈熙和徐玉見就成為了嶄新的端王府沈家的老祖宗。
徐玉見也沒想到沈熙這麼快就將這件事給做成了。
不過,想想也就能明白了。
如今新帝已經登基為帝,有新帝在後面撐著,別說沈熙只是鬧著與沈家分宗了,就是他做出別的什麼大逆不道的事,只要不會威脅到新帝的皇權,只怕新帝都會站在沈熙背後力挺。
有了這大梁朝最有權勢之人的支援,沈熙還會怕什麼?
當然了,沈熙也不會因為這樣就真的得意忘形了。
“分宗”事了之後,沈熙拿著自家新鮮出爐的族譜,在空白的第一頁上先寫下了安陽郡主的名字,再另起一行並排著寫下了他和徐玉見的名字,再在他們之下寫下了寅哥兒的大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