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頁)
饉肌�
主席說:“劍英去湖南,打起仗來可南可北。”
但是,有人封鎖毛澤東,他根本不知道葉劍英當時在長沙,更不知道因自己來而趕走葉帥。
湘潭比起長沙,不僅生活條件要差的多,而且“上邊”指示,對葉帥這個“老機”、“老右”要“提高警惕”,加強“保密”。
說起來令人難以相信,一位共和國的元帥,在這裡想給遠在上海受傷致殘的兒子打個電話,卻遭到電話員的粗暴呵斥。
他氣得手發抖,無奈只好含著熱淚給孩子寫信,安慰孩子:大丈夫一息尚存,還可以鬧革命,何況全部身心健全,只差一隻手,絕不氣餒……這時正值數九寒天,湘潭地區寒氣逼人,凍手凍腳。
葉劍英在湘潭下榻的“賓館”,沒有烤暖裝置,這對一個年過七旬、身體又多病的老人來說,其悽苦之狀,是可想而知的。
後來,還是一位湖南好心的領導知道這種情況後,立即向湘潭地區領導和有關工廠聯絡,四處奔走,求告說情,好歹派工人來檢修“賓館”的鍋爐和暖氣管道。
技術人員和工人聽說為葉帥修暖氣裝置,不辭辛苦,加班加點,很快解決了烤暖問題。
葉劍英不僅從身體上,而且從心眼裡感受到工人兄弟和人民群眾給自己送來的溫暖。
葉劍英在湘潭,不但生活上很少有人關心過問,飯菜也不可口,為了改善他的生活,胡家虎和炊事人員只好“自己採購、自負盈虧”。
後來,多虧下放到江西的王震來看他,找到以前的老部下,才有所改善。
葉劍英在湖南期間儘管遭受冷遇與屈辱,而且體弱多病,但依然心繫國家的命運和人民的疾苦。
先後到長沙曙光電子管廠、岳陽橡膠製品廠、榨糖場、漁場、湘潭鋼鐵廠進行調查研究,瞭解生產情況和工人的收入、生活情況。
在那種情況下,搞調查很不容易,不僅有時受到冷遇,而且,交通工具也解決不了。
他到岳陽橡膠廠,是坐鐵路上的一節搶險車(車上沒有座位)滑行過去的。
下車後,首先要步行走過十多米寬的鋪著碎石的多條鐵軌的路基,然後還要步行一里多路才能到達工廠。
。 最好的txt下載網
葉劍英的非常之路 第六篇(19)
這對年逾七旬的老人來說,多麼艱難啊!可是他到了工廠後,沒有休息,就一個車間接著一個車間認真參觀,對原料來源、價格、生產成本、產品質量等,都很仔細地瞭解,還詢問工人們的工資收入和生活情況。
到了中午開飯時間,他執意要到職工食堂看看工人們的伙食情況,邊吃邊問:工人的糧食定量是多少,菜的價格是多少?……在工廠調查地,他不讓暴露身份。
經過多次到一些工廠,同工廠的幹部、工人座談,詳細瞭解工廠的生產情況,工人的生活情況,然後把座談了解的情況親自整理,寫成調查報告,準備報送中央。
葉劍英在湖南期間,雖然身處逆境,年老多病,但始終保持旺盛的鬥志和樂觀情緒。
每天堅持讀馬列、毛澤東著作和古典文學, 學習英語, 即使在病中也不放下書本, 並且讀得很認真。
除讀書外, 每天還堅持看報紙和《參考訊息》,他把國內外發生的大事親自摘抄下來,按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政治、經濟、軍事分類整理備錄。
從北京帶去的一臺半導體收音機,是他了解國內外大事的重要渠道,也可以說是惟一的渠道。
因為在那遠離首都的偏僻的地方,不能及時看到中央的檔案,也沒人來看他,甚至電話都很難打出去,訊息很閉塞。
他每天總是按時收聽國內外的新聞廣播。
為了收聽及時,他選好幾個電臺的新聞廣播時間,都用筆在紙上記下來;每個電臺的波段頻率位置,他都親自一個一個找出來,分別用紅、藍、黑等不同顏色在收音機相應波段刻度上劃上記號。
葉劍英在極端困難的境遇中,和他身邊的同志相處甚安,經常說古談天,啟發他們讀書明理,做一個有知識、有頭腦、敢於堅持真理的革命戰士。
他胸懷寬闊,善於關心人、體貼人、諒解人。
儘管自己在逆境中,“自身難保”,他還用自己懂得的中醫方面的知識,幫助身邊人員的親屬開方治病,幫助解決家庭困難。
有時廚師做的飯菜不對口味,他吃不下或者吃得很少時,總是親自或讓服務員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