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4 頁)
7月下旬,朱培德向賀龍、葉挺發出邀請。
張發奎則命賀、葉部隊集結德安待命。
葉劍英洞察其奸,密下廬山,火速到第二十四師駐地找葉挺緊急磋商,決定立即通知賀龍、廖乾吾、高語罕到甘棠湖煙水亭附近碰頭,共商對策。
秘密會議在一隻不大引人注目的小划子上進行。
為了避開敵人耳目,他們裝作“遊湖賞景”,葉劍英把獲悉汪精衛等即將召開廬山會議,並陰謀對賀、葉下毒手的訊息透露給大家。
葉挺問賀龍上不上廬山,賀龍斷然說:“我堅決不去!這是黃鼠狼給小雞拜年,沒安好心。
”葉挺也決定不去。
廖乾吾、高語罕支援賀、葉的意見。
最後,大家商定反其道而行之,賀、葉無論如何不上廬山;不執行張發奎要賀、葉部隊集中德安的命令,而把部隊迅速開往南昌,並決定葉挺率部先行,賀龍所部相繼開拔。
葉劍英仍留在第四軍軍部。
他對葉挺、賀龍說:“你們到南昌後,有什麼動作,請告訴我。”
“小划子”會議,對保證起義領導人的安全和起義部隊主力及時開往南昌,起了重要作用。
“小划子”會議後,賀、葉部隊按預定時間,於26日前後次第轉移,沿南潯鐵路線,開往南昌。
此後,張發奎迭次電催賀、葉上廬山開會,但他二人已到南昌,汪精衛的陰謀未能得逞。
汪精衛並未就此罷休。
他偕孫科、張發奎等於7月28日夜離漢口赴九江,上廬山召集朱培德、黃琪翔等開會,密商加緊“清共”,嚴令賀龍、葉挺限期將軍隊撤回九江;封閉九江市黨部、九江書店、九江《國民新聞報》館,並逮捕其負責人;同時在第二方面軍實行“清共”,通緝惲代英、廖乾吾、高語罕等人。
葉劍英在廬山上得知敵情,便連夜派人下山通知廖乾吾,廖及時轉告惲代英、高語罕等。
他們迅速離開九江,到南昌參加起義。
8月1日凌晨,由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領導的、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爆發了。
起義後,擔任總指揮的賀龍親自打電話給在九江的葉劍英,通報南昌發生的這一重大事件。
中國共產黨有了自己的武裝力量,葉劍英為此感到歡欣鼓舞。
他看到了中國革命的曙光,準備投入新的戰鬥。
南昌起義使國民黨反動派驚恐萬狀。
南京的蔣介石和武漢的汪精衛都急忙下令調集各路兵馬,大興###之師,妄圖把起義軍消滅在搖籃裡。
武漢政府迭次電令朱培德、張發奎速調贛東、贛南各處駐軍“進剿”,“肅清南昌共產黨”,將賀龍、葉挺等“叛亂附逆”“一體緝拿”,“務獲元兇”。
葉劍英的非常之路 第二篇(7)
張發奎聞變,親率十一軍軍長朱暉日乘火車由九江至馬回嶺,企圖阻止二十五師參加暴動。
不料該師七十三團團長周士第已率部起義,正在向南昌開進途中。
與張發奎等機遇,將其衛隊全部繳械。
張發奎和朱暉日狼狽不堪,只好步行返回九江。
張發奎返九江後,立即召集黃琪翔、朱暉日、葉劍英等高階軍官開會,商討對策。
會議氣氛十分緊張。
張發奎大發雷霆,認為葉挺、賀龍公然叛變,於公誼私情,均不可諒解。
朱暉日主張立即派兵追擊。
葉劍英感到事態嚴重,如果聽任張發奎追擊起義軍,其後果不堪設想。
他從維護起義軍的立場出發,力主不追。
他分析戰局說,賀、葉已撤離南昌,南下廣東。
廣東李濟深必不相容而派兵出擊,廣州城防隨之空虛,這正是我們南下廣東的大好時機,如我軍打起“援師討逆”的旗號,直趨廣州,比尾追賀、葉要勝一籌。
而尾追賀、葉,徒耗兵力,我軍仍無立足之地,又怎樣實現總理遺訓,重新北伐呢?張發奎覺得葉劍英對局勢的分析頗有道理。
而他要尾追,並非出於本心,本來也是想借機南下廣東,擴充實力,別有所圖。
再者,賀、葉參加南昌起義,使他的二方面軍損失過半。
自知靠尚存的1萬餘兵力來對付賀、葉的兩萬多“叛軍”,難操勝券。
因此,他採納葉劍英的意見,放棄尾追賀、葉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