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1/4 頁)
因此,政治局同“四人幫”的鬥爭,趨於白熱化。
在這樣的緊急時刻,誰若猶豫觀望,誰就等於自取滅亡。
葉劍英在這一期間,加緊與華國鋒接觸和交談,繼續尋求解決“四人幫”的途徑和辦法,繼續同老同志保持聯絡,醞釀消除黨內的隱患。
在京的、外地的一些黨政軍負責人,不斷向葉劍英反映情況,希望果斷採取行動。
也有些同志向華國鋒、汪東興等提出建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已經從西山返回城內住地的聶榮臻元帥,於9月21日派楊成武上山找葉帥,一再囑咐說:“四人幫”一夥是反革命,什麼壞事都幹得出來,要有所警惕,防止他們先下手。
如果他們把小平暗害了,把葉帥軟禁了,那就麻煩了。
葉劍英的非常之路 第七篇(16)
他們幾個依靠江青的特殊身份,經常在會上耍無賴,蠻橫不講理,採用黨內鬥爭的正常途徑來解決他們的問題,是無濟於事的,只有我們先下手,採取果斷措施,才能防止意外。
葉劍英聽了,很高興,讓楊成武轉告聶帥:告訴老總,請他放心。
他跟我想到一起了,有事隨時通報商量。
他還詼諧地說:狡兔三窟喲,我要立刻搬家。
你告訴老總,也要注意安全。
八、“密探”跟蹤,“西山不可以久留”
“四人幫”已經察覺葉劍英的行動,派王洪文充當“密探”,跟進西山,靠近葉劍英住地住下,加強監視。
葉劍英察覺其來意,表現非常鎮靜,悠閒自在,“遊山玩水”,故意“示人以緩”。
有一天晚間,伴著落日餘暉,葉劍英同身邊的同志在山間涼亭一帶散步,忽然問起常走的一段山路叫什麼名字?大家答不出,他就說:叫好漢坡吧!走了一段路,又問常去的那個亭子叫什麼名字?他給命名:叫“風雨亭”吧。
隨員們惑然:現在也沒有颳風下雨啊!很快會有的。
山雨欲來風滿樓。
其實,葉劍英命名“好漢坡”、“風雨亭”的寓意是很明顯的。
反“四人幫”需要做“英雄好漢”,需要經得起風風雨雨的考驗,同舟共濟。
有一天散步,葉劍英又突然宣佈“風雨亭”改稱“放鶴亭”,在亭子上反覆吟誦一首歌:鶴飛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覽兮,擇所適。
翻然斂翼,宛將集兮,忽何所見,嬌然而復擊。
獨終日於澗谷之間兮,啄蒼苔而履白石。
鶴歸來兮,東山之陰,其下有人兮,黃冠草履,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餘以飽汝,歸來歸來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這是誰的詩?是什麼意思呢?葉劍英告訴隨員們說,這是大文豪蘇東坡《放鶴亭記》中寫的山人“放鶴招鶴歌”,並且一句一句地解釋。
他介紹說:“放鶴亭”本來有兩個,一個在徐州雲龍山,為張天驥(自號雲龍山人)所建。
另一個放鶴亭在西湖孤山北麓,那裡很有一段典故的。
北宋詩人林甫曾隱居西湖孤山,性喜賞梅放鶴,終身不仕,也不婚娶,時人稱為“梅妻鶴子”。
蘇東坡文中指的是前一個。
但是,他沒有告訴大家,自己反覆吟誦“放鶴招鶴歌”,意在“擇所適”。
他發現西山有“坐探”王洪文在,所以感到“西山不可以久留”。
過了幾天,他果然“擇所適”,從容不迫地轉移到玉泉山。
時值秋高氣爽,玉泉山雲霧繚繞,清波盪漾,群鳥高唱,景色十分迷人。
但是葉劍英此時此刻已無意留連於山水美景之間,他在周恩來曾經住過的9號樓,集中思考捉妖大計。
王洪文發覺後,就質問汪東興:為什麼讓葉劍英搬到那裡去了?汪東興告訴他,周恩來生前交待過,劍英同志可以住那棟房子。
王洪文無可奈何。
葉劍英住進9號樓,表面上沉靜如常,遊山釣水,吟詩作賦。
“眼前近似無聊賴”。
他寫著這樣詩句,可“人閒心不閒”。
他行蹤不定,頻繁地往來於西山、玉泉山、軍科院2號樓、城裡小翔鳳之間,利用各種條件和時機,繼續相約一些老同志個別密商。
有時一日之內要接談幾次。
一天,在後海小翔鳳,鄧穎超剛要走,陳雲即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