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4 頁)
唱相聲裡改編的歌曲。
後來,校團委書記來找?D
原創……洗心改命16
第十六場 創新與超越——出版感嘆號文學刊物
當上學校會幹部,我同時擁有專房專車了,同學面前,我無法掩飾我的成就感。
在班上,我個頭小,不能引人注目,但我是一個喜歡創新的人,總是不甘寂寞,會製造一些標新立異的事情來宣傳自己。
剛進學校,我連團員都不是,在班上沒有任何職位。於是,我就想著怎麼突擊入團,怎麼出人頭地。我趕緊去投稿,稿子在學校刊物上發表,我一下子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政治面貌的問題迎刃而解。
學校舉行一年一度的“輕校藝術節”比賽,我一下子報名參加多項,演講比賽、攝影比賽、歌詠比賽和繪畫比賽我都參加。
演講和歌詠我都獲得小獎,然而,我並不怎麼懂繪畫,卻在比賽中獲得大獎。
我就把墨汁倒進面盆,用手摸一下面盆裡的墨汁,然後在宣紙上按了兩個手印,再用腳在面盆裡踏一下,然後在宣紙上踩下了兩個腳印,然後用毛筆在右上角寫上“人生”,蓋上紅印,關著門一共鼓搗幾幅,然後選一幅感覺最好的裱好……
沒想到《人生》這幅畫給評委老師留下印象,老師評論說:
“人生要靠自己的雙手和雙腳去創造,這幅畫最大的成功就是富有創意。”
中專二年級的時候,我常去省輕工業學校看望老麥。老麥家裡窮困,但讀書富有上進心,他懂得的東西也特別多。
我去老麥宿舍,看見他的床板上面,沒有席子,只鋪著報紙,報紙上卻擺滿了各種厚厚的圖書,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資本論》和《毛澤東選集》。
老麥說:“我最近在看馬列著作和毛主席的書,以前看不懂,但現在沉下去認真研究,發現學到很多,感悟到很多。”
我感受到老麥是一個有個性有思想的朋友,暗暗決定多跟他學習。
他接著拿起兩本書——托夫勒的著作《大趨勢》和《第三次浪潮》,向我介紹起來:
“這兩本書你一定要看,這是一個大趨勢:將來的社會要變成資訊社會,變成電腦化、商業化的社會,資訊會倍增,將來誰擁有的資訊越多,誰就越富有。”
我借看了老麥的那兩本書,覺得很神,瞭解了很多課堂裡學不到的東西。今天回過頭來看,現在的很多事情已被那兩本書預言過。
從那時起,我隱約明白,做任何事情,你都要去掌握趨勢,也就是說大方向,正如老麥跟我打的比方:
“假如你的目的是要接雨水,東邊要下雨,你就趕緊到東邊去,如果你去了西北,也就只能去喝西北風了。”
那天,在省輕校外面的田野裡,我和老麥等同學商量要成立一個文學社,目的是促進文學交流和讀書活動,團結一批激進的青年,以此共同學習,共同成長。
成立文學社需要經費,我們就去販賣報紙,從郵局到學校,我們沿街向商鋪、路人叫賣,結果報紙賣完了,才賺幾塊錢。
經費不足,如果只靠自己那就太慢。所以,我們決定各找自己的學校來支援,在我和其他積極同學的努力下,專業科團總支和學生會支援我們成立甘露文學社,我擔任社長兼總編,負責主編文學社的刊物,我參考我自己的獨特名字,為這本油印月刊取名為《感嘆號》。
我和文學社的骨幹們透過徵文比賽招兵買馬,然後買來鋼板、鐵筆、蠟紙,油印出版《感嘆號》期刊。
我想:怎樣才能讓我們這本刊物引人注目、脫穎而出呢?
我到外面的書報攤去調查,發現正式出版的雜誌是彩色封面,而當時校刊都是黑白油印的。我靈感一來,跑回來立刻決定把封面做成彩色,我們就買來水彩顏料,全體社員分頭在刊物封面上填色:一個大紅色的感嘆號和刊頭,配上其他點綴,簡直以假亂真、美輪美奐!
於是,我們的彩色版《感嘆號》刊物在輕校一出世,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一時成為同學們課後的談資。
我喜歡創新,喜歡做得與眾不同。
我主動承擔我們食品專業科的牆報,我又想:如何把食品科的牆報做得與別的專業科牆報不同呢?
牆報紙張可以到學校裡去領取,同樣的普通紙張怎麼能出彩呢?我第一次去辦牆報,就到外面去採購那種光鮮的蠟紅紙,結果我們的牆報煥然一新,被評為一等獎。後來,別的專業科也學著我們到外面去購買彩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