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2/4 頁)
伊籍,讓他們共同撰寫《蜀科》,這方面自然也費了不少時間。
(《三國志。伊籍傳》:後遷昭文將軍,與諸葛亮、法正、劉巴、李嚴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鞏固新政權讓劉備花去了太多的精力,從而使得他忽視了荊州方面的戰局發展。這也正是荊州丟失的最主要原因。然而,新政權又是不得不鞏固的,對荊州的忽視似乎也是必然的。用毛澤東的話說:蜀漢之敗始於《隆中對》,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焉能不敗?
第十一篇 鬥爭策略(1)
劉備沒有給諸葛亮施展軍事才華的機會,但卻讓諸葛亮掌管了行政大權。諸葛亮善於懲治“不忠”、肅清“內敵”,喜歡論資排輩,強調嚴刑峻法,這些都是劉備所喜歡的。所以諸葛亮很快就擺平了自己的競爭對手。
在被提拔為軍師將軍後,諸葛亮仍然沒有機會展現軍事方面的才能。他的主要任務是料理刑罰、行政和後勤方面的工作。
(《三國志。諸葛亮傳》: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由於法正在軍事方面正如日中天,諸葛亮基本上插不了手,所以他暫時放棄了在軍事方面的發展。經過一番痛苦抉擇,他乾脆另闢蹊徑,轉而謀求政治上的更大空間。
事實證明,諸葛亮在政治上的確有過人之處。他不僅把劉備的後勤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以其八面玲瓏、左右逢源的風格贏得自己的政治地位。
面對不同的競爭對手,諸葛亮採用了不同的鬥爭策略。對待軍功至偉的關羽,採用“捧殺”之法;對待劉備的紅人法正,則採取縱容不法的手段;對待狂人彭羕,則是先“揭發”再“棒殺”。
與此同時,諸葛亮還承擔了起草法規和懲治不敬的責任。這些工作都贏得了劉備對他的好感。
(一)捧殺關羽
《三國演義》曾經描述過諸葛亮如何如何折服關羽的很多故事,但關羽實際上從來沒有服氣過諸葛亮。關羽此人,自倚武功高強,戰功卓著,從來不把別人放在眼裡。早在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下山時,關羽就很有意見。鑑於關羽孤高自傲的特點,諸葛亮不僅不敢得罪關羽,還時時處處捧著他。
(《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曰:“善!”於是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願諸君勿復言。”羽、飛乃止。)
西涼名將馬超投奔劉備,得到了劉備的重用。關羽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能力怎麼樣。諸葛亮知道關羽的傲慢之心,於是便回信說:“馬超這個人也算是文武雙全,一代豪傑。但他只能和張飛一爭高低,與美髯公你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關羽看信後大喜,還把諸葛亮的書信展示給客人看。
(《三國志。關羽傳》:羽聞馬超來降,舊非故人,羽書與諸葛亮,問超人才可誰比類。亮知羽護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
諸葛亮給關羽戴高帽子,使得關羽更加得意忘形。易中天先生認為,諸葛亮這樣做很容易把關羽慣壞了。不過易先生同時又認為,這件事說明諸葛亮善於調和陰陽,不愧為丞相之才。
筆者以為,諸葛亮之舉把關羽慣壞了不假,但若說這件事體現了諸葛亮的丞相之才,那未免太自相矛盾了吧?實際上,諸葛亮縱容關羽,是為了避免與關羽為敵,絕不是出於公心,更談不上什麼調和陰陽的說法。
諸葛亮對關羽的吹捧和縱容,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後來東吳大將陸遜也採用了吹捧關羽的方式來麻痺關羽,果然讓關羽上當而輕忽防守,呂蒙乘機偷襲奪取荊州,並讓關羽丟了性命。從這點來看,不能不說諸葛亮的確是“捧殺”了關羽。
當然,諸葛亮並不是要有意陷害關羽。他對關羽的“捧殺”之法,也僅僅是處於一種“明哲保身”的目的而已。
縱容法正
法正在益州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而且正深得劉備信任,其地位可以說是如日中天。對付這樣的人當然也不能硬來,也必須時不時地捧著點。
建安二十年,孫權與關羽發生摩擦,劉備率兵前去公安解決問題。身為蜀郡太守的法正開始大肆報復得罪過自己的人,而且還濫用職權,殺死了很多條人命。有人向諸葛亮提出建議,說:“法正這個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