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2/4 頁)
懷怨嘆,法正諫曰:“昔高祖入關,約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據一州,初有其國,未垂惠撫;且客主之義,宜相降下,原緩刑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無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濟。劉璋闇弱,自焉已來有累世之恩,文法羈縻,互相承奉,德政不舉,威刑不肅。蜀土人士,專權自恣,君臣之道,漸以陵替;寵之以位,位極則賤,順之以恩,恩竭則慢。所以致弊,實由於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則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則知榮;榮恩並濟,上下有節。為治之要,於斯而著。)
(五)論資排輩
對於劉備的老紅人,諸葛亮採用的是讚美和縱容之法,對於新加盟的猛將或剛剛湧現的有功之臣,他卻採用了壓制的方式。
以老將黃忠為例,他曾在定軍山戰役中大敗曹將夏侯淵,是劉備取得漢中的重要功臣。劉備在自立漢中王的時候,立黃忠為後將軍。諸葛亮便提出意見,說:“黃忠的名望向來不如張飛、馬超,現在卻讓黃忠與他們處於相同的排列。張飛、馬超見識過黃忠的功勞,可能不會有什麼意見。但是關羽在遠處,恐怕會不高興這樣的任職安排。所以我想問問,是不是非要這樣任命?”
諸葛亮說這番話,具有很高的技術含量。他雖然在質疑劉備的人事安排,但卻故意站在關羽立場上來說這話。你搞不清他是在貶低黃忠,還是在暗示關羽的嫉賢妒能。總之,他話中有話,但又不直說,誰也搞不清楚他到底想要說什麼?
好在劉備有自己的主見,根本沒有聽諸葛亮的建議,還是把黃忠升為了後將軍。
(《三國志。黃忠傳》:黃忠字漢升,南陽人也。荊州牧劉表以為中郎將,與表從子磐共守長沙攸縣。及曹公克荊州,假行裨將軍,仍就故任,統屬長沙守韓玄。先主南定諸郡,忠遂委質,隨從入蜀。自葭萌受任,還攻劉璋,忠常先登陷陳,勇毅冠三軍。益州既定,拜為討虜將軍。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徵西將軍。是歲,先主為漢中王,欲用忠為後將軍,諸葛亮說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關、馬之倫也。而今便令同列。馬、張在近,親見其功,尚可喻指;關遙聞之,恐必不悅,得無不可乎!”先主曰:“吾自當解之。”遂與羽等齊位,賜爵關內侯。)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十一篇 鬥爭策略(5)
關羽聽說黃忠被升為後將軍,果然大怒,他說:“大丈夫絕不和老兵同列!”而且還拒絕接受前將軍的官職。
這時劉備派去的大臣費詩表現出了很高明的說服才華,他對關羽說:“大凡建功立業之人,使用的人才絕對不會是一個。高祖劉邦一開始用了蕭何、曹參,陳平、韓信後來投奔。論功行賞時,韓信排在最高位,但從沒聽說蕭何、曹參為此而動怒。這次咱家漢王以一時之功而提拔黃忠,讓他與君侯您同列,難道主公真的就認為黃忠和你一樣一樣重要嗎?況且君侯您同咱家漢王親如一體,休慼與共,禍福共擔。如果我是您的話,我肯定不管官職多高,爵祿多厚,我都會毫不在意的。我只是一個受命的使者,君侯您不願意受拜也罷。我這就返回,只不過我為您惋惜,恐怕將來你會後悔的呀。”
費詩的話讓關羽恍然大悟,立馬接受了劉備封給自己的官職。
(《三國志。費詩傳》:先主為漢中王,遣詩拜關羽為前將軍,羽聞黃忠為後將軍,羽怒曰:“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受拜。詩謂羽曰:“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曹與高祖少小親舊,而陳、韓亡命後至,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漢王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譬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羽大感悟,遽即受拜。)
官場謀略
諸葛亮對黃忠任職一事的質疑,儘管被劉備否定了。但他循規蹈矩和論資排輩的風格並不沒有讓劉備反感,相反這正是劉備所需要的。因為在政權草創階段,最需要的就是立規矩和定製度。
前面我們曾經提過諸葛亮殺彭羕的事情,儘管諸葛亮執法的證據不是很充分,但卻得到了劉備的支援。可見,諸葛亮已經看透了劉備的心理。只要是站在維護劉備統治的立場上,即使錯殺幾個人又有什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