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軀殼,此外一無所有了。
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家工廠的汙水不斷排到一片水域裡,使這塊水域裡的魚蝦都中毒了,雖然還活著,但已不能食用,因此,靠這塊水域居住的漁民們再也沒法以捕魚為生。所以,某一天,他們在氣憤之餘將捕撈的魚蝦全部送到工廠裡,要向工廠討個說法。
經過談判,雙方達成協議:以後漁民們賣不掉的魚蝦全送到工廠,由工廠按時價買下來,全部埋在土坑裡。
剛達成協議時,漁民們很高興。
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漁民們卻感到萬分難受。
“我們在幹些什麼?我們這樣做為了誰呀?”
“是呀!照例我們應該有新鮮的魚,新鮮的蝦賣給居民的,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工作!”
“我們不幹了,去找那家工廠,這活兒我們受不了。不能就像牲口那樣為了吃飯而活著。”
如果你只為生存而工作,你的生存也會成問題(3)
漁民們在這裡失去了價值感,感受不到自己正在為他人、為社會創造什麼東西,而且連自己存在於世的理由也失去了,這怎麼能讓他們忍受呢?可見,對於一個正常的社會人來說,工作不僅僅是謀生的手段,人也需要透過工作這種方式來尋找自己在社會中的存在感。
無獨有偶,日本松下公司的小田董事長同下屬談到如何看待工作的問題時,講述了自己年輕時的一段經歷。
當我在你們這般年齡時,由於年輕氣盛,一進入公司就天不怕地不怕,唯我獨尊,什麼都不放在眼裡。剛開始上班,我的待遇是月薪1萬元。這在那時來說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我仍然覺得不滿足。當初的幼稚使我容易陷入衝動,一衝動便去找董事長。
我對董事長說:“我在讀大學時花了不少的錢。好不容易才畢了業,指望著能多賺些錢。但我在公司的收入每月才1萬元,實在是太少了。這種工作沒有意思,1萬元1個月的收入,如果是在家裡坐著不動,那倒還好。但現在為了得到1萬元,我要在公司辛辛苦苦出賣勞力,這想起來實在令人傷悲。”
董事長聽了我的這番話後,稍一沉思便對我說:“剛才你說如果待在家裡,不用工作,但是有1萬元的收入,你將對此很滿意,是嗎?”
我說:“是呀,怎麼?但是你能對我這麼好?”
“我就讓你每天都待在家裡,每個月給你1萬元,但是,讓一個人在家裡白拿錢,就是對這個人的一種羞辱。如你覺得這樣不行,我可以讓你做一件事,那就是你每天在家裡面畫1萬個圓圈,不論你是用鋼筆、鉛筆或者圓珠筆都可以,你只要將圓圈畫出來就行。”
這件事顯得那麼簡單,再也找不出比這更輕而易舉的事了。
於是,我就在家裡開始畫圓圈。剛開始的幾天,我感覺到輕鬆而寧靜。但從第6天開始,我就感到煩悶,這種簡單的、毫無意義的、卻又在重複的事情讓我覺得無法忍受。好不容易畫了半個月,我就想去找董事長把這件事辭掉,但一想到我們的口頭約定,我又不服。於是,我又畫了半個月,然後才去找董事長。
我一見到董事長就對他說:“董事長,我不想再幹這件事了,我已無法忍受!”
我再給你加1萬元,你就這麼幹下去,可以嗎?”
“100萬元我也不幹了!”
“為什麼?你不是覺得這件事很輕鬆嗎?”
“但我覺得他毫無意義、單調、枯燥,一個大活人幹這事比死還難受!”
“這就是說,讓你做無意義的事,給你再多的錢也沒用。相反,如果是有用的事情,給你很少的錢,你是否也會樂此不疲呢?”
我恍然大悟:“你是說,只要工作有意思,是不應在乎錢的多少的,所以,我應該工作,而不去抱怨錢的多少。”
“對了!董事長微笑著說。更何況,1萬元的月薪也不算少,至少不危及你的生存。在這個基礎上,你應該追求比這個更深刻的東西。”
多年以後,小田董事長似乎還儲存著一種對董事長衷心地感激之情。這樣看待工作,使他永遠愉快,安心工作到現在。
工作是一種全身心的付出,是一個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過程,是為社會做貢獻,也是滿足和提高自己的消費能力。工作的目的有兩個,一是滿足社會的需要;一是獲得社會上的報酬,成為精神上的支柱。你應該經常思考這個問題:工作對你而言意味著什麼?只是維持生活上的薪水?還是成就自己人生的事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