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部分(第2/4 頁)
公主道:“當年父皇賞給我的時候,本來是一對的,只不過另一支父皇自己留下了,我也不好問父皇是做什麼用,或許給哪一個妃子吧,但是以後我進宮的時候,也沒有見有誰帶過。”
難道是給了墨貴嬪的父親了?到底是誰,能有這麼大的面子,讓先帝爺把那碧玉釵給了那人,而且這東西是女人所用,先帝爺肯定知道最後是要送給別人的,那麼到底是誰呢,大公主可是先帝的嫡女,能和大公主用一樣的釵的,肯定是極其信任的。
等等,蘇太醫!記得先帝爺臨終前除了李曄,還留了一個太醫,那麼難道蘇太醫是墨貴嬪的父親?這樣一來什麼都說的通了,那天晚上,墨貴嬪被迷住,說的話,先帝爺被自己最信任的人給背叛了。而一個人在臨死之前留在身邊的,難道不是最信任的人?皇上是因為是繼承者,所以留下理所應當,那個蘇太醫留下了,這其中就有耐人尋味的地方了。
再想到那蘇太醫沒過多久就死了,而皇上聽見蘇太醫死了,不是悲傷,反而是惱火,靜姝記得那時候李曄的脾氣很不好。再聯想到墨貴嬪說的話,靜姝可以肯定了,那蘇太醫一定是想利用那賜死自己的遺詔逼著皇上寵幸他的女兒,而且最後還用那遺詔威脅皇上!難怪!難怪!
靜姝透過那個何太醫已經早就知道了墨貴嬪並沒有懷孕,只是知道又如何?李曄根本什麼都不和自己說,然後自己安排自己的,難道自己就這麼不可信?一點兒都幫不上他的忙?還是說怕自己知道了先帝爺的狠心,所以有所怨恨?
當然,這怨恨是不可避免的,憑什麼,自己好好的一個人,又沒有害人,有沒有禍國,你為什麼要把自己給賜死?不說好壞,看在乾哥兒和宣哥兒的份上,也不能如此做吧。靜姝自認為自嫁給李曄,從來沒有做出過一件對不起皇家的事,可是呢,先帝爺就這樣想要把自己害死。這是什麼邏輯?
原來先帝爺把德妃給射死的時候,靜姝還覺得給自己除了一個麻煩,現在輪到自己了,難道自己也是麻煩?除去了就對李曄好多了?真是覺得先帝爺的心不是一般的冷,狠,讓李曄成為一個孤家寡人就那麼好?
大公主看靜姝臉上陰晴不定,不知道在想什麼,只不過隨後靜姝就問她想要那個碧玉釵,大公主說道:“本來就是要給你的,我膚色配不上那樣的綠,還是你帶了合適,等回府後,我讓人給你帶過來。”
她絕對不會問,皇后要那碧玉釵幹什麼,畢竟知道的越少越安全,現在後宮不是還有一個攪局的嗎?她在宮裡生活了那麼多年,當然知道其中的關係利害,所以本著不多問的原則,能幫上皇后就儘量的幫,畢竟她是站在皇后這一邊的,肯定不想讓那墨貴嬪得勢,否則自己的婆家就有可能失勢。
沒過多久,靜姝手裡就收到了那碧玉釵,顏色很美,是上等玉,當然,先帝爺送的,能不美嗎?只不過一想到先帝爺,靜姝的心裡都不是滋味,而且全身發冷,對於一個在臨死之前還想要自己性命的人,換了是誰,誰都不好受,而且如果先帝爺在世,有這個想法讓靜姝知道了,靜姝絕對會挑撥李曄和他對著幹的。
憑什麼,自己做了什麼事,你就要自己死於非命,當時讓自己嫁進王府的也是你,現在想要自己性命的也是你,是,你是皇帝,你想要誰死誰就得死,但是蕭靜姝絕對不會認命,或者說她的命很好,這不,不是出了一個臨死之前想要補償女兒的蘇太醫嗎?反而讓自己逃過了一劫。
李曄啊,李曄,你是想把那遺詔弄出來,但是為什麼就不和我說?難道我很笨嗎?好吧,你既然不想讓我知道,那我偏偏自己把那遺詔給弄出來,以後咱們就橋歸橋路歸路,再也不相干了。
就不信,我這樣的方法都想的出來,你比我聰明的,竟然想不出這樣的法子來。肯定是還對那墨貴嬪有情,捨不得動手!
其實靜姝是鑽入牛角尖了,一來,是李曄並不知道這雲繞和百味香混合起來會讓人陷入瘋癲,而且晚上的時候會產生幻覺,如果靜姝不是偶然看了那蕭靜茵留在莊子上的書,上面寫了這兩種東西混在一起會產生這種效果,她也不會想出這種辦法。
皇上不是全能的,他不懂醫術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只想著用計策去得了那東西,只是墨貴嬪似乎防李曄防的很緊,讓李曄一點兒也找不出來,暗衛什麼的,都用了好幾撥,也不見效果,而且那墨貴嬪還威脅了,如果不寵幸她,她就要把那東西公之於眾。李曄不可能讓靜姝有一點兒閃失,所以只得無奈答應。
二來,還是因為他太在乎靜姝了,所以難免有些怕把那墨貴嬪給逼急了,直接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