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付賬款。一旦銷售出現萎縮,恐怕資金鍊會成為首要問題。這對大量沒有上市的零售企業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同時,我國零售業企業的同質化競爭嚴重,選址佈局不盡合理,沒有形成強有力的品牌,管理比較粗放,流程控制與成本控制水平低,服務價值鏈延伸得不夠長,缺少新的利潤增長點,都是影響我國零售業發展的瓶頸。
2�2008年的各零售業指標預示了什麼?
楊永強(中盛投資集團總裁)
行業資料顯示,2008年全年批發零售業銷售將依然維持較高增速。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資料,2008年1~8月份,國內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8439億元,名義同比增長21�9%;其中,8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68億元,名義同比增長23�2%,實際同比增長17�7%,實際增速再創新高。
分商品類別看,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吃、穿、用商品類零售額8月份同比分別增長20�3%、27�6%和27�4%。從具體商品類別零售額看,糧油、肉禽蛋類由於CPI回落,零售額增速也相應回落,增速仍維持20%以上;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速29�5%,比7月份有所加快,總體看今年以來增幅變動比較穩定;受房地產市場低迷影響,家電、傢俱及建築裝潢材料類零售額增速回落,建築裝潢材料類已出現負增長。
消費是經濟週期的滯後指標,從經驗值看,GDP達到高峰一年後,零售業才相應達到增速高峰。所以相對可以保證的是,2007年居民收入高速增長對2008年消費增長的影響依然存在並有足夠保障。
但是,零售類上市公司因為內涵式和外延式增長的放緩,2008年四季度財務表現很可能會低於市場預期。從上半年部分百貨和超市業上市公司的展店進度看,開店速度並沒有達到公司年初計劃,勢必拖累公司外延式增長速度。分析原因,一是經營成本上升導致的現金流下降,使得公司普遍遭受到一定程度的壓力,二是雖然公司與多家開發商簽訂了購買和租賃物業協議,但是房地產市場的低迷可能拖累了部分開發專案的進度並且導致交付日程延期。 。。
五、金融危機對我國零售業的影響(2)
消費物價指數(CPI)持續回落,歷史經驗表明,CPI處於下降通道時,通常伴隨著消費的強勁反彈。
2008中期全行業淨利潤增速38%,重點跟蹤上市公司淨利潤增速46%,重點公司全年仍有望保持整體40%左右的淨利潤增速,比2007年回落5~10個百分點。
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的居民收入增速放緩和通脹壓力的存在、收入效應和價格效應,都將對消費增速構成一定的壓力。畢竟,中國仍然處於漫長的工業化程序中,抑制了消費的先導性;高儲蓄傾向造成的農村消費能力長時間內的不足和城市消費傾向的遞減,勢必具有對消費的擠出效應。
如果不出現急劇通脹或者不利於消費環境的重大事件,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長率會隨著GDP增速下滑而放緩,但仍能體現出高於GDP的增長。儘管2008年以來宏觀經濟增速放緩,CPI一直高位執行,加上上半年受地震、連續陰雨天氣等自然因素的影響,零售業上市公司業績增長有所放緩。但是,隨著政府一系列措施的實行以及房貸政策的出臺,消費者信心止跌企穩;而CPI的放緩,一般也將伴隨著居民消費較強的反彈意願;畢竟,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城市化程序加快、消費升級驅動、社會保障力度加大等推動消費持續繁榮的長期趨勢性因素並沒有發生變化,消費者信心指數仍可以維持相對穩定。
預計2009年以後,消費環境將面臨比2008年更大的壓力。
從行業估值來看,增長預期變化是目前最大的風險,行業高估值時代已成過去。
就算是以收入複合增長率10%、利潤複合增長率20%的較為保守的零售業增長水平來考察零售業的長期投資價值,從整個時間序列來看,行業估值水平也已經具有較高的安全邊際。
百貨、超市、家電連鎖、農批市場2008年動態市盈率依次分別為19�8、27�6、20�5、15�49倍,整體動態市盈率平均值21�4倍。其中,業態最為成熟的百貨類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最低,超市類上市公司的市盈率最高,高成長是超市業態獲得高估值溢價的主要原因。
高增長支撐高估值,增長預期變化是行業估值最大的風險因素。過去中國商業零售股的高估值溢價,實際反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