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3/4 頁)
,才能併入這個鐵匣子的樞紐。所以這裡有空間,有“夾層”,完全是建築用空間,不足為奇。
但她隨即想到,這鐵匣子後面的建築用空間,如果一直向上延,延至二樓,似乎正是在衛生間和自己那小屋之間。也就是說,如果這鐵匣子後面的空間一直向上延,就會形成衛生間和自己那小屋之間的夾層。
要設法進入那建築空間!
蓋房子安裝時,一定能將鐵匣子開啟,和各類線路相連。仔細看時,鐵匣邊果然是以大頭螺絲釘連在牆上。
不妨看看鐵匣後牆內的風景。
孟思瑤取來了電動工具和電筒,將螺絲釘卸下,果然,推開了鐵匣。半人高的一個洞,足夠一個人貓腰進出。孟思瑤鑽了進去,小貓Linda早已等不及,也跟著跳到“夾層”之間。
原來這就是Linda這些天來嚮往的世外桃源。
開啟電筒,向四周照去,這裡和她想像的沒什麼不同,數十根各類電線連在鐵匣上,一路沿著牆壁向上,然後四散分開。唯一讓她略感意外的,是這裡很寬敞。但沒有任何異常的物事,只有一些支撐結構的木架子。這段空間並非無止境地延伸上去,而是在一樓附近就被整片整片的木板封了頂。
Linda又興奮地叫了一聲。
她找到了什麼?
孟思瑤順著Linda的叫聲照了過去,身體一震。
只見小貓Linda的嘴裡,叼著一小袋東西,仔細看去,竟是一袋魚片幹。
終於明白Linda為什麼對這裡情有獨鍾。
但這裡,怎麼會有魚片幹?
難道,這裡有人跡?
孟思瑤越想越覺得害怕,恐懼感一浪接一浪地襲來,她甚至開始有些呼吸困難,心狂跳。
離開這裡!
她知道,自己對幽閉環境的恐懼又發作了。
孟思瑤艱難地爬回地下室,才稍稍覺得好受些。
魚片幹從何而來?
她不甘心,深吸幾口氣後,又爬進那建築夾層,在裡面細細照了一遍,還是什麼都沒看見。
去年年底新版的《房屋建築圖解·別墅篇》屬於參考書,目前還沒有開架,好在有姚素雲這個“內線”,孟思瑤坐在市圖書館裡,逐頁翻閱,越看越覺得蹊蹺。
鐵匣子後面牆裡的空間,按照絕大多數圖解所示,都相當狹窄,而且這些空間應該貫穿至樓頂,以供住戶靈活安排線路,幾乎沒有人用平平的木板將整個空間攔腰封住。
當然,建築設計一定也是形式多變,也許,這正是李伯瑞的獨特風格。
同樣,或許這正是對真正夾層的掩飾。可是,水晶球裡的模型雖然明確標出了二樓的夾層,從敲牆的感覺來說卻是實心的,也沒有在衛生間或者我的房間裡找到入口啊?或許,入口根本就不在二樓。
那會在哪裡?
答案是不是在另一張圖紙裡,就是那個信封上的數碼所代表的建築設計圖紙。可是袁荃啊袁荃,這麼好的一條線索,我偏偏不知道上哪兒去找那麼一個檔案。
入夜,孟思瑤估計同樓的人都已入睡,又走到了地下室。
她帶上了一應工具,再次開啟鐵匣的後板,進了建築夾層。她打著手電,又將裡面的結構看了一遍,雖然和她在《房屋建築圖解》一書裡看到的內部結構完全不一樣,但不知究竟。
她失望地準備回地下室,走之前,又用電筒照著,在地上細細看了一遍,雖然明知徒勞,因為昨天已經看得很仔細了。
而再看一遍,卻真的又有了發現。
夾層正中的水泥地面上,有片長方的淺淺的凹坑,寬約一米,長約兩米,淺得毫無深度,不會讓人絆跤,不仔細看,根本注意不到。
也許只是施工時水泥鋪得不好。
不大像,當時租房時,自己一眼看中這座小樓,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房屋的精心建築,裡裡外外,每個細節都被處理得毫無瑕疵。後來才明白就裡,建築師一定親自監工,才蓋了這麼完美的一座小樓。
所以很難相信,這塊不平的水泥正巧是白璧微瑕。
即便真是鋪水泥時的疏忽,為何正巧是個端端正正的長方形?感覺像是水泥未乾時有個長方形的巨籃印在了水泥上。
也許這是有意留的淺坑,為的是……
她忽然將電筒向上照去,果然,封頂的木板中,正中的一塊,底端的面積似乎正和這個淺坑的大小吻合。
這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