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活問題和安全問題。
突如其來的地震,把人們從酣睡中趕到了大街上,瞬息之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生活和安全成了最為突出的問題。當時情況之緊急、問題之複雜、條件之困難,許多過來人都記憶猶新,特別是對老弱病殘者和婦女兒童的安置,牽動著許多人的心。如果說,這是北京各機關、各單位的共同之點,而中央電臺把安全播音放在中心位置,許多人必須日夜堅守崗位,無暇顧及自己的家庭,領導上更要對他們的家屬負責,解除他們的後顧之憂。這些,都需要大量的思想工作、組織工作和行政後勤工作給以切實的保證,而時間又刻不容緩。但是,中央電臺有一支素質很好的幹部隊伍和職工隊伍,當突如其來的情況發生時,大家知道自己的工作崗位在哪裡,知道自己該如何去工作。中央電臺黨政後勤部門的同志主動承擔起這項工作,他們日夜奔忙,在物資匱乏、經濟困難的條件下,他們找來材料,建防震棚、建食堂,送水送飯到每個點,妥善地解決了各種難題,保證了安全播音的順利進行和職工家屬的安全。
中央電臺在唐山大地震中(4)
到今天,唐山大地震已經過去了多年,我們看到了一個新的唐山矗立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面前,中國人民又創造了一個新的奇蹟。中央電臺關於唐山大地震的宣傳報道也已成為過去,但它留給我們的在緊急情況下應對危機的能力和臨危不懼、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我們是不會遺失的。
七
在抗震防震的宣傳報道中,中央電臺和中央各大媒體都積極報道了唐山人民的抗震鬥爭,增強了他們戰勝災害、重建家園的信心;報道瞭解放軍、醫務人員和全國各地軍民對唐山人民的大力支援,顯示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報道了在抗震救災中湧現出的英雄人物和感天動地的事蹟。這對鼓舞災區人民和全國人民戰勝地震災害起著巨大的作用。同時,這支廣播和新聞隊伍也從中受到了鍛鍊和陶冶,工作機制經受了考驗。
但是,必須指出,在抗震救災和宣傳報道中存在著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由於當時的政治環境,尤其是“四人幫”的阻撓和破壞,使抗震救災工作和宣傳工作受到很大的干擾。在關係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巨大損失最緊急的時刻,在全國和世界都關注抗震救災的時刻,“四人幫”中主持宣傳工作的姚文元不顧現實和人民的利益,不斷下令反覆強調對抗震救災宣傳報道的位置要適當,“抗震救災報道要做適當安排,量不宜多,不宜集中,不要造成是當前中心工作的印象”;不要報道死傷人員數字及治療情況,不要報道災情細節;還是要把“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作為中心任務,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抗震救災的報道不能衝擊這個中心”。在這種時候,“四人幫”總是拿階級鬥爭說話,向新聞單位施加政治壓力。姚文元不斷打電話強調“要密切注意階級鬥爭的新動向,防止階級敵人的破壞”,“要用深入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促抗震救災,抓革命,促生產”。他在一次會見外賓時說,“過去我們一直是在同階級敵人的鬥爭中戰勝自然災害的”。“四人幫”這種與現實和人民意願背道而馳的行為,嚴重干擾了抗震救災和宣傳報道的順利進行。
在抗震救災的整個宣傳報道中,一直對傷亡的總體情況,對人們最關注的傷亡人數,對造成的總的損失等,嚴格保密、嚴禁報道,剝奪了人們的知情權,使各種猜測和謠言滿天飛。直到唐山地震過去3年以後,經由新華社記者徐學江(後為新華社副總編輯)一再爭取才報道出來。(而1970年雲南通海大地震造成15600多人死亡的數字,直到2000年30週年紀念會上才被披露。)這種違背民意和新聞規律的做法,在過去被視為“正常”,現在是永遠抹不去的嚴重教訓。
附 件
天壇蘋果園臨時代播點節目時間表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中央電臺曾經參照戰時播音時間表,為設在天壇蘋果園的臨時代播點制定了播出節目時間表:)
4∶00合唱《東方紅》,預告節目
4∶15新聞
4∶30音樂
5∶00新聞
5∶15廣播體操
5∶30對人民公社社員廣播
6∶00人民解放軍節目
6∶30《新聞報摘》
7∶00音樂
7∶10學習節目
7∶30《新聞報摘》
8∶00少兒節目
8∶20音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