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這時候,李宗仁打的是“定桂軍”的旗號,黃紹竑、白崇禧樹的是“討賊軍”的旗號,表面上是分道揚鑣,實際互為表裡。李、黃經過一年多時間的分頭髮展,互相配合,苦心經營,他們的力量已經發展壯大起來。到1924年5月,即聯合###陸榮廷前,兩部合共有人、槍1萬多。李宗仁轄玉林、陸川、博白、北流、興業、貴縣、桂平、武宣、遷江(今來賓縣境)等9縣,黃紹竑轄蒼梧、藤縣、容縣、岑溪、平南、信都(今賀縣境)等6縣。整個西江上游,也就是廣西最富庶的玉林、潯州、梧州三府州,已完全為李、黃所控制。加上又有孫中山的廣東革命政府作後盾,他們成為廣西舉足輕重的一支政治軍事勢力。
“聯沈倒陸,先陸後沈”策略(1)
李、黃、白在玉林、梧州的崛起,使廣西政治、軍事格局一分為三。李宗仁與黃紹竑、白崇禧是廣西的新興勢力,他們佔據梧州、玉林五屬地區和潯江一帶,雄心勃勃,決心消滅舊桂系,統一廣西。他們的對手就是重返廣西、企圖東山再起的陸榮廷和由廣東敗退回桂的沈鴻英。
1922年9月,陸榮廷乘亂由上海返回廣西,收容了擁護他的舊部2萬餘人。他得到北洋直係軍閥曹錕、吳佩孚的支援,以“廣西全省善後總辦”自居,佔據了省會南寧、柳州及橫縣、武定以上,左江、右江一帶等廣大地區,成為廣西最大的一股勢力。陸榮廷決心依靠他過去的聲威和地位,重新統一廣西,重溫“廣西王”的舊夢。1923年沈鴻英在廣東作亂被孫中山打敗後,退回他的老巢桂東和桂東北一帶,佔據著桂林、平樂、賀縣和湘粵邊境的連山、臨武、宜章、坪石等地,擁有部眾萬餘人,實力僅次於陸榮廷。他本是陸的舊部,但從1921年逼陸下野後,即脫離了陸榮廷,獨樹一幟。此時他也投靠北洋直係軍閥,與孫中山的廣東革命政府為敵。沈鴻英雖在新敗之餘,但也雄心勃勃,“有統一廣西之志”。而這兩方與“討賊軍”更有新仇舊恨,必先扼殺之而後快。
“老帥”陸榮廷終於忍不住了。陸榮廷從辛亥革命開始到l921年孫中山“援桂”之前,整整統治了廣西十年。當初他揮兵廣東、湖南,當上“兩廣巡閱使”,威風赫赫。而現在,當年的部將與小兵居然與他鼎足而立,是可忍孰不可忍!他必須削平這幹隊伍,重新統一廣西,恢復他在廣西的“一統天下”。
陸榮廷的眼中釘首先是黃紹竑、白崇禧。因為黃、白自梧州起義以來,已公然投靠孫中山,他們打出的“討賊軍”旗號,對陸榮廷來說就特別刺眼;而他們佔據著的梧州,既是廣西的經濟重心,又是廣西通向廣東的門戶。“吃掉”黃、白,取得梧州,將使自己行動自如。因此,他公開宣佈要進兵梧州,“###叛逆”。但是說說容易,真要出兵梧州並非易事。因為“討賊軍”有孫中山的廣東革命政府作後盾,西江下游一帶布有李濟深等部粵軍重兵,如果陸榮廷向“討賊軍”進攻,就有再次遭到孫中山###、重遭粵軍打擊的危險。在重新統一廣西之前,他是不敢冒與粵方開釁的風險的。同時,陸榮廷的地盤與梧州並不直接相連,中間隔著李宗仁的“防區”。要進兵梧州,必須取得李宗仁的同意。陸榮廷本來想拉攏李宗仁,他曾派代表到桂平與李談判,並委李為進兵梧州的“前敵總指揮”。但李宗仁態度曖昧,他一方面答應幫助陸榮廷統一廣西,並請陸派4000兵到貴縣,即協同進攻梧州;同時,他提醒陸榮廷,攻梧州是一下策,因攻梧州必導致與廣州的武力對抗,而與北方交通的打通又急如星火:北京政府的援助,親信馬濟部精兵由湘回桂等等都急需解決,桂北交通阻隔問題實重於###“討賊軍”。另一方面,種種跡象表明,李宗仁與黃、白明來暗往,他很難真正與陸帥走到一起。這使陸榮廷不能不有所顧慮。這樣,進兵梧州,攻伐黃紹竑、白崇禧的事只好暫時放下來。
儘管可暫不打梧州,但絕不能放過沈鴻英。陸榮廷與沈鴻英此時都在吃北洋直係軍閥的剩飯,都是曹錕、吳佩孚的走卒,但陸、沈的積怨很深。當年沈通電與陸脫離關係,並逼陸下野;待到陸重返廣西,沈卻仍不買陸的賬。而且,沈佔據著桂林、全州、平樂、昭平等地,阻礙著陸榮廷與北京方面的聯絡。只有消滅沈鴻英,陸榮廷在政治上才能有所作為。
1923年12月,陸榮廷以“循職巡視各屬”為名,由南寧率部隊數千人北上,於次年1月下旬進抵桂林。當時沈鴻英的主力部隊正在湘粵邊境與孫中山的革命軍對峙,後方空虛,兵力單薄,只好暫時忍讓,將在桂林的城防部隊撤到陽朔、平樂一帶。於是,陸榮廷進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