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頁)
已經早被開啟了。我嚇得渾身發直,從未有一刻我是這麼驚恐的,如果神風隊當年偷運的東西是那個的話,那麼我現在……
“我的天啊……”想到這裡,我立刻萬念俱灰。
第四部 渤海國 21。金屬箱B
真是天堂有路我不走,地獄無門我闖進來,這下子就算烏鱧放過我,我也不可能活著了。在前面我也提到過,軍事圈裡一直流傳著日本在將要戰敗時派了一支神風隊,用潛艇離開日本島嶼,前往北冰洋。至於目的為何,以後又是什麼結局,大家眾說紛紜,沒有結論。在這裡,我卻看到了最可怕的三個字“核兵器”。
這三個字是日文,因為日文包括了許多漢字,雖然有些字的意思和中文不同,但我知道,日文中的核兵器就是核武器的意思。工作記錄上還有ウラン這個日文詞,我知道,ウラン就是化學放射物——鈾。
在這裡,為了讓大家瞭解日軍的那次行動,以及日本鈾來源的可能性,又得給大家講一講歷史上一項水下的骯髒交易。二戰中後期,日本軍方希望從德國獲得新武器和新技術;而德國則需要來自日本佔領區的原材料和戰略物資,但雙方的陸路交通被阻斷,德國方面派出的船隻只能取道大西洋與日本交換物資。到1944年中期,由於盟軍的猛烈打擊,這條航線上已見不到“軸心國”的大型遠洋運輸船。由於當時的日德兩國都沒有大型遠端運輸機,於是惟一的交換途徑只剩下水下了。
其實,早在l943年,日本人就秘密使用一艘編號為I―8的潛艇完成了從日本到歐洲的貨物運輸,並順利返航。也在是1943年,日軍又與德軍進行一次交易,為避免被發現,派了I―52潛艇出去,他們只在夜間才敢浮出水面換氣,白天不值班的人員為節省氧氣都平躺著,在水下航行最少得要一個月的時間。
由於擔心兩條潛艇在水下同一地點會合容易暴露目標,日德兩方放下一條橡皮艇,將一名領航員、兩名無線電員和一臺新式無線電裝置送上日軍潛艇。當時,因為一隻木箱不慎掉入水中,日本潛水員打撈時很費了一些時間。(奇*書*網。整*理*提*供)2小時15分鐘後,德軍潛艇匆匆離開會合點向西駛去。
但那時候的大西洋儼然成了盟軍的“內湖”,盟軍大量的電子監聽站密佈於大西洋四周,設在華盛頓的美軍司令部,能輕易地在海圖上標出了敵人潛艇的位置。
美軍對其進行打擊,戰果如何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日德兩方後來一直沒等到那艘潛艇的迴歸,那艘潛艇也成了沒謎,但他們交易的是什麼呢?
當日德兩方知道潛艇不可能回來後,在盟軍趕到洛里昂港之前,德軍有意銷燬了為I―52潛艇準備的裝貨清單,但匆忙之中依然被盟軍先頭部隊截獲了一部分,其中包括一種500公斤的“氧化物”。多年之後,隨著當時檔案陸續解密,人們才瞭解到,那些被嚴格保密的物資居然是鈾的氧化物。
第四部 渤海國 21。金屬箱C
戰後幾十年中,交戰的日美雙方都對I―52潛艇事件緘默不語。直到1992年美國的一些軍事檔案解密時,有位50多歲、得過一枚紫心勳章和兩枚銅質勳章的越戰老兵泰德維爾,對I―52潛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用了近兩年的時間,瞭解日美雙方對戰時沉沒在國際水域船隻的法律規定,走訪了I―52潛艇遇難人員的家屬,並僱用了一名經驗豐富的俄羅斯深水打撈專家。
這些美國人和俄羅斯專家在海底搜尋了整整3個星期,終於在1995年5月2日,用聲納裝置在大西洋底發現了一個金屬質的大型物體。搜尋小組用水下機器人對發現物進行了拍照,終於證實那是一艘潛艇。此後,由於種種原因,搜尋活動被擱置下來。
1998年11月的一天,經過周密準備,泰德維爾與兩名俄羅斯船員親自下水搜尋,並於當地時間14時23分到達海底。3個小時後,他們從I―52潛艇中找到了兩個金屬質箱子,撈上來後,發現裡邊裝滿了鴉片,這可是二戰後期相當昂貴的物資。
經過數十次努力,泰德維爾小組最終找到了一批當年I―52潛艇上的遺物,甚至包括當年潛艇上一名工程師寫給妻子的一封信,不過,卻一直沒能發現軍史學家們所期待的“鈾的氧化物”。
雖然目前的技術條件還極難將I―52潛艇完全打撈上來,但已經解密的資料足以證明,二戰期間德日曾有過極為密切的勾結,如果不是盟軍空軍的有力打擊,一旦它們搶先製造出原子武器,或許世界歷史真的會被改寫。
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