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3/4 頁)
型艦艇在英吉利海峽佈設重重防線。為了抵擋德國艦隊可能發動的強攻,開戰的頭一個星期,英國海軍就在多佛爾海峽大量敷設水雷,用稠密的水雷障礙封鎖這條最窄處僅有28公里的重要水道。
協約國艦船要想由此經過,必須在英國領航船的引導下方能安全透過。
除了水雷,英國海軍還在多佛爾港部署了一支由雷擊、佈雷和掃雷艦艇組成的小型艦隊,並增派了海岸炮兵,將最新式的大口徑要塞炮配備於此。有此完備的防禦措施,德國水面艦艇休想輕易穿過多佛爾海峽。
下午3時許,盛夏的烈陽照耀著海面,德國艦隊赫然出現在了多佛爾東北方海面。
英軍的海岸要塞和軍事港口頓時響起了淒厲的警報聲,這一次可是真正的戰鬥。
很快,四架卡其‘色’的陸基飛機從多佛爾標誌‘性’的白崖壁上方飛過,它們的純數字編號和國旗徽標表明它們來自英國陸軍的皇家飛行隊。這些雙翼飛機體態勻稱、結構堅固、飛行平穩,而且是雙座佈局,後座駕駛員擁有良好的視野——它們是為英軍炮兵部隊配備的b…e…2型校‘射’飛機,由皇家飛機制造廠設計生產,至戰爭爆發時總共裝備了22架,是英隊服役數量最多的機型。
自從倫敦遭到德國飛機的空襲之後,英方意識到手槍和步槍顯然不適合空戰需要,他們果斷給自己的飛機裝上了機槍和炸彈。不過,馬克沁水冷重機槍過笨重,而生產劉易斯輕機槍的比利時兵器公司因為德軍入侵而匆匆搬遷,英國人只好從法國盟友那裡要了一批‘性’能與麥德森輕機槍接近的哈奇開斯1909型輕機槍。
在多佛爾海域,這群英國偵察校‘射’飛機要面對的不僅是擁有一定防空能力的德國艦隊,還必須對付老練的德國飛行員駕駛的兩架水上偵察機。不過,英國飛行員沒有仗著數量優勢撲上去跟對方一較高下,他們很清楚探明敵情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任務,而且有兩架飛機搭載了海軍軍官而不是專‘門’的觀察員兼機槍手。他們果斷避開德國水上偵察機的糾纏,飛近德國艦隊展開低空偵察。在偵察過程中,一架英國飛機終被德國艦隊的炮火擊落,另一架被擊傷後實施迫降,儘管‘蒙’受了意外的損失,餘下的兩架飛機還是將一份頗具價值的偵察報告送回到地面指揮部:洶洶來襲的德國艦隊由4艘戰列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和14艘大型魚雷艇組成,戰列巡洋艦為塞德利茨級1艘、‘毛’奇級2艘、布呂歇爾級1艘。
皇家飛行隊的偵察報告送到海軍參謀部之前,多佛爾海峽的雷擊艦艇已經受命出擊——3艘驅逐艦、7艘中型魚雷艇和47艘高速魚雷艇毅然決然地駛出港口。
重型岸炮也迫不及待地開火了,輪炮火落在了德國艦隊前方數千米的海面上,以此警告德國人:再往前一步就是英國人的鐵拳!
似乎懼於英隊的岸炮,威風凜凜的德國艦隊開始轉向,然而幾分鐘之後,它們由雙列縱隊調整成為不標準的魚鱗陣,各艦均以右舷朝向高速襲來的英國雷擊艦群。
在英國岸炮的隆隆轟鳴聲中,德國艦隊安靜得讓人吃驚。直到英國雷擊艦群駛入有效‘射’程,四艘戰列巡洋艦才率先發出氣勢磅礴的炮聲,數十發炮彈皆在飛行途中發生爆裂,成上千的霰彈如雨點般落下,範圍之大,輕而易舉地覆蓋了英國雷擊艦群所處位置。如此密集的攻擊方式看起來就非常恐怖,畢竟從德國人設計出第一艘高速魚雷艇開始,為了保證衝刺航速,這些“危險刺客”往往都被設計得非常輕巧,大多數甚至不能抵擋彈的侵襲,一顆拳頭大小的霰彈足以讓它們艇毀人亡。
相較而言,驅逐艦和中型魚雷艇對榴霰彈的抵抗力要少強一些,區區幾顆還不至於對它們造成致命的損害,但德國艦隊的火力截擊畢竟不只有榴霰彈,四艘戰列巡洋艦在設計圖板上就被賦予了應對各種場面的能力——150毫米中口徑副炮以雙聯裝方式置於副炮塔內,炮手們得到了充分的保護,有利於提高‘射’速和‘精’準;88毫米單裝副炮大量佈置在艦舷上層甲板,它們以數取勝,可在中近距離形成密集彈幕;37毫米機關炮既是近程防禦的利器,又能夠用於防空‘射’擊,它們見縫‘插’針地安置在各處空餘位置,使得德國巡洋艦以上的艦艇都給人炮管林立、武備強大的印象。
四艘戰列巡洋艦一馬當先,四艘1910年後建造的輕巡洋艦也不含糊,它們的艦型結構相當於縮小版的戰巡,主炮兇猛,副炮犀利,兼有強大的機動能力,適合執行各種型別的作戰任務,而且建造成本較低、週期較短,是‘性’價比非常高的艦艇。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