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部分(第2/4 頁)
會做那樣的事情麼?”
傘兵卻道:“國王陛下不會,不等於那些德國來的大臣將領不會,你以為現在愛爾蘭的國家事務是誰說了算?”
胖車長好歹是名士官,他連忙喝止道:“士兵,注意你的身份,沒有人可以對我們的陛下出言不遜。”
“抱歉,長官!”傘兵悻悻然地道了歉。從周圍人的反應來看,這樣的質疑並不只是個別人的想法。
第70章 繼戰
不管是“基欽納”還是“維克斯”,亦或是四個輪子的裝甲車,德軍的“條頓騎士”都可以像鐵錘砸核桃一樣輕鬆搞定,這就是克虜伯鋼鐵和火炮的技術優勢所在,然而在北威爾士的科恩半島,以精銳著稱的大德意志第3戰車團卻陷入到了蟻多咬死象的困境當中,成千上萬的英軍步兵盤踞在聯軍留下的陣地上,與己方戰車和野戰炮兵的相互策應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武器阻擊德軍。(鳳凰全文字無廣告)一百多輛“條頓騎士”組成的楔形攻擊隊形看著勢不可擋,但當它們一輛接著一輛被擊傷、擊毀,黯然退出進攻佇列時,鋼鐵之楔逐漸開始動搖,推進速度越來越慢,直至完全停了下來。
德國陸軍第203步兵團、第449步兵團、第723步兵團,愛爾蘭陸軍第79輕步兵團,這四支編員齊整的步兵部隊奉命協同大德意志第3戰車團投入反擊。在收復大約四公里的防線後,這股投入戰場的近萬新生力量已經消耗過半,休說繼續推進,就連守住現有陣地都很成問題。
黎明漸近,投入科恩半島前線的數萬英軍從東、北兩個方向對聯軍防線展開了總攻擊,不到四十分鐘,聯軍重新奪回的防線便被打得支離破碎,大批英軍輕步兵從突破口湧入,把大德意志第3戰車團主力和數千聯軍步兵給包了大餃子,順勢掃平了聯軍防線後方的戰術支撐點——除部署在兩處灘頭登陸區域的炮兵部隊外,聯軍登陸部隊已無野戰炮兵。
戰局變化如此之快,前線將士猝不及防,後方指揮人員亦是應接不暇。在離科恩半島前線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都柏林,愛爾蘭東海岸最大的要塞城市,全速運作的德國特遣軍團司令部悄然瀰漫著緊張焦慮的氣氛,一份份告急電報將先前所有輕鬆愉快的因子一掃而空,派遣軍團指揮官威廉…格萊納上將和參謀長瓦爾特…馮…伯格曼上將以下,幾乎每一名軍官都板起了撲克臉。
威廉…格萊納貴為德國陸軍上將,大部分功績其實是在鐵路、軍需、軍事生產等文職崗位上取得的,擔任軍團級指揮官還是頭一遭。這樣一位缺乏實戰經驗的高階將領之所以被委以重任,主要還是因為他有著非常出色的組織能力,能夠將聯合登陸作戰這樣複雜的軍事行動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也有過在德軍總參謀部供職的經歷,對軍事指揮事務不會感到陌生,再加上身經百戰的伯格曼從旁輔佐,故而被德軍高層寄予厚望,但在德軍內部還是有很多質疑的聲音,如若首戰不利,今後恐怕不會再有任何領兵作戰的機會留給這位66歲的老將了,金光閃閃的元帥權杖也將成為他此生最大的遺憾。
跟格萊納一樣,現年69歲的馮…伯格曼對德**人的最高軍銜同樣充滿了渴盼,而且離那個目標只差一個臺階。這兩位正統的普魯士軍人,認真、嚴謹、堅韌、決絕,在認定目標的情況下不會有任何的遲疑,而在僅僅十幾個小時前,他們還信心滿滿地看待這場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或許也是意義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這場登陸作戰展開之後,德國和愛爾蘭的海空軍部隊義無反顧地投身一線,用不小的犧牲為地面部隊爭取到了較為理想的登陸條件。每多一名士兵、一挺機槍、一門火炮、一輛戰車登上科恩半島,聯軍頂住英軍反撲站穩腳跟的希望就增加一分。現在看來,所有沾沾自喜的想法都是源於對形勢的錯誤判斷,是對英國人保家衛國之決心的輕視和低估。
“四個兵團,二十萬人,還有至少一百五十個炮兵中隊和兩百個戰車中隊?如此大規模的兵力調動,肯定是白天就已經展開了,但我們的空軍居然毫無察覺,真是難以相信。”手裡拿著德軍總參謀部拍發來的密電情報,蓄著濃密唇胡的格萊納滿腹狐疑地對搭檔說。
馮…伯格曼垂著眼,既有些疲倦,又有些失落,他以低沉的語氣說:“即便這份情報由於某種原因誇大了事實,我軍登陸部隊在科恩半島遭遇的攻擊力度依然遠大於預期,這說明空軍的偵察未能取得理想成效,而且轟炸報告也言過其實了——如果北威爾士和西英格蘭的鐵路設施達到百分之六十的損壞度,一晚上絕不可能有這麼多的戰車和炮兵抵達科恩半島,而敵人光靠步兵是不可能攻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