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4部分(第3/4 頁)
上午10時40分左右,一架德軍偵察機在聖米格爾島以北發現了來襲的美英主力艦隊,貝恩克這才意識到敵人的“大動作”。受科羅拉多級戰列艦“拖累”,美英艦隊只能勉強達到20節航速,而排開輔助艦船的同盟國艦隊可以跑出25節,艦隊機動性和艦隊航空兵的雙重優勢讓貝恩克看到了擊敗對手的機會,他當機立斷,命令航空編隊向南撤退,自己親率主力艦隊前去接應。
從上午11時到下午7時,在長達八個小時的時間裡,同盟國戰機對美英主力艦隊展開輪番轟炸,這樣的戰鬥容易讓人聯想起大炮對騎兵的虐殺,但發生在聖米格爾島附近的海空大戰並沒有呈現出一邊倒的局面,美英海軍的17艘主力艦與隨行的65艘輕艦艇擺開層次分明的防空陣型,頑強抵擋敵方戰機的侵襲。八個小時下來,同盟國出動戰機1500多架次,投射航空魚雷270枚、航空炸彈900多顆,美英聯軍亦出動戰機700多架次,消耗魚雷122枚、航空炸彈近400顆,雙方航空部隊瘋狂出擊所獲得的戰果是擊沉艦艇9艘、重創15艘——美英艦隊損失了科羅拉多級戰列艦“馬里蘭”號和戰列巡洋艦“星座”號兩艘主力艦,另有“馬薩諸塞”號和“朱特”號因傷勢較重而退出戰鬥,同盟國艦隊只有一艘重巡洋艦和一艘驅逐艦戰沉,但兩艘航母“維切爾斯巴赫”號和“阿方索十三世”號的重傷大大削弱了艦隊航空兵的戰鬥力。
黃昏時分,掩護航母編隊撤退的同盟國主力艦隊遙遙望見了天際線上密密麻麻的戰艦桅杆,這是雙方主力艦自戰爭爆發以來的首次照面。儘管雙方仍相隔足足25公里的距離,美英戰艦的16英寸艦炮已經迫不及待地向對方發出挑釁了。跟19年前發生在日德蘭半島海域的那場鋼鐵大碰撞相比,雙方主力艦的噸位幾乎增加了一倍,火炮的威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當美英戰艦打來的炮彈帶著巨大的尖嘯聲落下,在海面上轟起一根根沖天水柱時,許多德**官彷彿回到了1914年夏天的那個夜晚,榮譽的感召讓他們無視死亡的威脅,熱血在漸漸老去的軀體裡重新沸騰起來。
儘管敵方艦隊可投入戰鬥的主力艦從17艘減少到了13艘,而己方的10艘主力艦基本完好,貝恩克並沒有圖一時之快而率領艦隊迎頭上前,把亞速爾戰役乃至這場戰爭的命運交由一場可能之持續幾十分鐘的艦隊炮戰宣判,他指揮艦隊向聖米格爾島駛去,那裡有事先佈設好的水雷陣以及裝備13。5英寸要塞炮的海防堡壘群,若是美英艦隊尾隨而來,同盟**隊便可透過海陸配合的方式在夜戰中痛擊敵人。
見同盟國艦隊不僅不予應戰,反而從容有序地撤向附近的聖米格爾島,美英艦隊既未窮追,也沒有知難而退。這時海面的視線漸漸暗淡下來,陸基和艦載飛機雖能起降,但對海攻擊的難度大大增加,美英艦隊在海上調整陣型。
夜晚8時30分,美英戰艦開始對聖米格爾島發動超遠端炮擊——美國南卡羅來納級和英國大不列顛級裝備的16英寸艦炮射程均超過35公里,而同盟**隊佈設的水雷分佈在聖米格爾周邊不超過20公里的範圍內。
美英戰艦的雷達裝備尚限於低精度的海空預警,夜間的超遠距離炮擊,精度自然是差強人意的,斯坦德利和他麾下的將領們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對聖米格爾島的炮擊,精神打擊勝過於物理破壞,整夜下來,擁有83門16英寸艦炮的美英艦隊只打出了200多發16英寸高爆彈,落在島上的炮彈不過半數。饒是如此,聖米格爾島的火光徹夜未熄,彷彿是一座噴發中的火山島。
6月1日黎明,天剛放亮,聖米格爾島上的德軍戰機如同一群被掏了老窩的雀鷹,以兇悍之勢向海面上的美英艦群發起攻擊。緊接著,從南邊飛來的同盟國艦載機也加入到轟炸當中。等到太陽昇起的時候,美英主力艦隊已然損失了巡洋艦兩艘、驅逐艦一艘,旗艦“南達科他”號接連捱了三枚航空炸彈,艦上烈焰竄動、黑煙滾騰,斯坦德利和他的參謀團隊不得不臨時轉移到“印第安納”號上繼續指揮艦隊。
美英艦隊沒有被對手的狂暴一擊所嚇倒,在敵方空襲結束後不久,從特塞爾島及美英航母上起飛的戰機抵達聖米格爾島海域,戰鬥機和轟炸機立即對德軍在聖米格爾島的航空設施發動攻擊,並指引己方艦隊對島上的德軍部隊及防禦工事展開大規模炮擊。
眼看聖米格爾島上的己方部隊要吃大虧,貝恩克上將令旗一揮,同盟國艦隊的十艘主力戰艦連同四十餘艘輕艦艇赫然出現在聖米格爾島南部海面,五艘德意志級戰列艦和兩艘巴伐利亞級戰列艦以四百米的間隔排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