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部分(第3/4 頁)
霧見日月的感覺,雖然還不能看清敵人的真容,至少可以排除敵我力量懸殊的潛在可能。
馮…海因克照例吩咐道:“通知雷達室,務必密切監視敵情,有任何情況立即報告。”
言畢,這位經歷過多場海戰的德國海軍少將轉過頭看著他的愛爾蘭搭檔:“如果只是兩艘輕巡洋艦,我們就迎上去痛快廝殺一場,爭取利用雷達優勢把它們殲滅掉,您覺得怎麼樣?”
法雷爾上校神色冷峻地回答說:“那要看我們的敵人有沒有膽量拼死一戰了!如果他們抱定主意只偵察不硬打,是很容易利用航速和夜幕避開我們的。換了白天,我們還能考慮使用迎面衝鋒戰術,但在夜晚,我們必須格外提防魚雷的威脅。”
馮…海因克想了想:“我們若不主動迎擊,及早消除敵艦威脅,它們很可能會分頭突入我們的船團,讓我們前後不能兼顧,到時候情況就很麻煩了。”
“您擔心的狀況確可能發生。”法雷爾直言道,“我的意見是做好迎戰準備,但在敵人表明意圖之前,‘魯格’號暫不輕舉妄動。”
馮…海因克摸著下巴說:“讓‘赫塔’號去實施火力偵察?”
法雷爾上校沒有作答,因為他的首要任務是率領“魯格”號配合此次護航任務,只有在第一指揮官無法履行職務的情況下,他才會臨時接替指揮。
在獲得更多敵情訊息之前,馮…海因克沒有草率做出決定。就這樣等待了五、六分鐘,雷達室終於傳來新的報告:初步判斷敵艦為兩艘體形相近的輕巡洋艦,其編隊航速為28節左右,相互間距1500米,以其當前航速,估計在五分鐘後進入夜間的有效射程。
距離這份報告僅一分鐘,雷達室又報來新的情況:第二艘敵艦突然左轉,航向正東,似有包抄船團左翼的意圖,而第一艘敵艦仍保持先前航向,徑直朝船團尾部駛來。
既然很難從法雷爾上校這裡得到明確的建議,馮…海因克少將獨做決斷:“‘魯格’號掉頭迎擊敵一號艦!‘赫塔’號迎擊敵二號艦!”
法雷爾上校毫無疑義地接受了指令,並向麾下官兵發出一連串戰術命令。這艘設計精美、裝備精良的愛爾蘭重巡洋艦迅速轉向,而後在非常短的時間裡將航速提升至25節——以“魯格”號的作戰效能,太慢不利於戰術機動,太快則不利於瞄準射擊,法雷爾上校作為艦長的責任就是針對當前海況選擇最為合適的戰鬥航速。
此時距離天明尚有兩個多小時,接敵交火之前,雙方戰艦都在閉燈航行,若沒有雷達指引,在這種情況下是很難應對敵方戰艦及時做出調整的,可是在“魯格”號和“赫塔”號相繼轉向之後,雷達螢幕上的兩艘敵方戰艦很快改變了航向,而且“魯格”號接連截獲敵艦的無線電通訊訊號,這說明兩艘敵艦至少有一艘裝備雷達並在有效使用。
在“魯格”號進入理想射程之前,敵方一號艦便迅速完成了接近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向,這時候即便愛爾蘭重巡洋艦全速追擊,也不可能追上這條狡猾的泥鰍,而“赫塔”號面對的敵方二號艦連續進行了兩次小角度轉向,航速提升至32節以上,看起來是想擺脫“赫塔”號繞到同盟國船團前面去。
“赫塔”號屬於德國海軍的第二代瞪羚級輕巡洋艦,是戰後建造用來保護商業航線和殖民地利益的海外警備艦,設計思路是在火力、航速、防護、續航、適航這五大效能之間尋找均衡的結合點,不像偵察作戰型輕巡洋艦那樣特點鮮明。總體而言,第二代瞪羚級的設計建造較為成功,很好地適應了德意志帝國海外版圖在戰後迅速擴張的戰略形勢,所以自服役以來,它們從未接受系統性的技術改裝,夜戰能力依然停留在目測燈照的傳統模式。當“魯格”號的無線電通訊受到敵艦干擾,只能透過效率較低的燈語通訊進行聯絡時,“赫塔”號便遇上了不小的麻煩。
第168章 越級挑戰的後果
黑漆漆的海面上,隸屬於德國公海艦隊第4偵察艦隊的“赫塔”號輕巡洋艦猶如一名陷入密林深處的甲兵,一手持劍,一手倚盾,帶著十二分警惕快步前行。。wx。co在它的桅杆頂部,那面黑鷹十字旗不安地捲動著,堡壘狀的封閉式瞭望臺裡,四名水兵各觀望一個方向,蓄著絡腮鬍的資深軍士時而在他們之間走動,時而透過傳聲筒與艦橋進行聯絡。
在“赫塔”號的左舷方向,微弱的燈光時隱時現,宛若那荒野中的鬼火,但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它其實是在有規律地跳動。
伴著燈光的跳躍,負責觀察這一側情況的水兵向軍士報告:“旗艦燈語:注意西北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