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部分(第3/4 頁)
瞭解自己的操作習慣,但既然已經到了這一步,他沒有選擇的餘地,只能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捍衛蘇俄海軍航空部隊的榮譽。於是,他衝對方揮了揮拳頭,轉頭,推油門,加速平飛,減油門,拉操縱桿,調控襟翼,將他最為擅長的蒂版“殷麥曼翻轉”施展出來。憑著深厚的飛行功力,他硬是在這種糟糕的環境中把雅克…7的技術效能發揮到了近乎極致的水平,可即便如此,當他完成整套技術動作的時候,視線中沒有敵機的身影。蒂格列夫心一沉,朝透過後視鏡一看:那傢伙緊緊跟在自己身後!
第四次被擊落……
蒂格列夫突然陷入到了無盡的絕望當中。他在高加索跟最優秀的德國飛行員交過手,曾經以一敵二最終全身而退,他在波斯高原擊落過歐洲志願飛行員駕駛的戰鬥機,迫使西方同盟國在外交上做出了讓步,然而過往的榮譽和驕傲在這一刻被殘酷的現實打成了碎片。“信念壓倒一切敵人”,這個曾經讓他深信不疑的觀念,彷彿被眼前的風雪所凍結,縱觀歷史,確實有不少國家能在武器技術落後的情況下贏得戰爭勝利,但勝利的代價往往十分沉重,而相對的,有更多的國家依靠武器技術的優勢取勝,它們往往贏得非常輕鬆。人固然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但絕不是唯一因素,當交戰雙方的技術差距達到一定程度,就如同自己此刻遭遇的尷尬局面一樣,領先一方或將毫無懸念地碾壓滿懷信仰與鬥志的落後一方。
第105章 師夷技長 上
“咳咳!好了,同志們,請安靜!我知道,在座的每一個人無不百味交雜、心緒難平,但還是都停下來聽我說。諸位應該還記得,我們在過去的十幾年裡,曾三次委派布勃諾夫同志訪問愛爾蘭,嗯,庫茲涅佐夫同志還有戈洛夫科應該也各自去過三四次,詳細考察了他們的造船工業、科研技術、人才培育等等方方面面的情況,基本上每一次都帶給我們很大的震撼和啟發,但是,同志們,我們以前總覺得愛爾蘭是德意志帝國推向前臺的提線木偶,它展現給世人的一切,都是德國人給予的,它之所以能夠取得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關鍵是德國人在幕後給予的支援,它相當於德國人手臂上延伸出去的一把利劍,僅此而已。”
從摩爾曼斯克港駛向莫斯科的專列車廂裡,斯維爾德洛夫站在各軍政部門頭腦以及軍隊高階將領們面前,用深沉、凝重、緩慢的語氣闡述著他的所思所想。
“透過這次跟愛爾蘭與威爾士國王的接觸,我認為我們此前可能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錯誤地評估了愛爾蘭人在西方同盟國體系當中在愛爾蘭與德國的關係當中所扮演的實際角色。因為,一個擁有足夠智慧並且寬容無私的領導者,不會也不必扮演小跟班這樣的從屬角色。想想看,如果愛爾蘭的發展是依靠德國的支援,那麼在30年代初期德國瘋狂投入軍備競賽而致債臺高築在30年代末期全球經濟危機橫行,德國民眾為求謀生紛紛前往海外淘金的時候在德國人自顧不暇的時候,愛爾蘭的經濟如何能夠保持平穩執行?還有,在我們對日作戰期間,西方同盟國出於維護自身利益的考慮,暫時解除了對我們的軍事封鎖,以貸款和貿易的形式向我們提供援助,當時在仔細比較了各國所能提供的武器裝備與軍事技術,我們把最大的貿易單給了愛爾蘭人,原因就是他們能夠拿出最適合我們使用的東西來,德國人雖然有相同或相似的裝備,但價格太高,構造太複雜,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說完這些,斯維爾德洛夫端起桌上的不鏽鋼杯子喝了口水,然後轉頭凝視著車窗外。此時距蘇俄與新聯合王國聯合軍事演習的結束已有快一個星期了,由於那場演習是在漫天風雪中進行的,大多數人對雙方部隊在演習中的表現和對比並沒有直觀的感受,但俄方艦艇、機場、陣地、港口、雷達站等目標殘留的斑斑紅跡像是一道道新傷,讓蘇俄高層以及參加演習的官兵們痛徹心扉,贏得蘇日戰爭的喜悅與驕傲被眼前的殘酷現實擊得粉碎。僅僅繼承大聯合王國三分之一土地和人口的新聯合王國,居然擁有肆意碾壓蘇俄海軍的強大力量?擁有一億四千萬人口和**信仰指引的俄國人,在軍事科技領域的創造力真不及時代生活在北歐島嶼上的一千多萬凱爾特人?
有人習慣於為失利找理由,對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視而不見,也有人不願給失敗找藉口。在用熱情如故的宴會歡送新聯合王國訪問團之後,斯維爾德洛夫連夜召集北方艦隊的高階軍官們,要求他們在最短的時間裡拿出一份詳實無缺的演習分析來,輔以照片、錄音、影像等資料,務必要讓國家高層知道,蘇俄海軍跟一流強國的差距究竟在哪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