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部分(第3/4 頁)
扣押並最終沒收了土耳其人訂購的兩艘戰列艦,“瑞斯薩迪赫”號和“奧薩馬蘇丹”號。
同奧斯曼土耳其在德國貸款訂造的第三艘戰列艦“艾哈邁德”號相比,“瑞斯薩迪赫”和“奧薩馬蘇丹”具有典型的英式風格。“奧薩馬蘇丹”原是為巴西建造的“里約熱內盧”號,排水量高達2。75萬噸,設計有7座雙聯裝305毫米主炮、20座單裝152毫米副炮,火力空前強大,只是艦體偏長,水線主裝甲帶僅有9英寸;“瑞斯薩迪赫”則是專門為土耳其設計建造的,排水量雖然只有2。3萬噸,卻裝備了英國海軍威力最強的343毫米口徑主炮,水線主裝甲帶也達到了12英寸,加上21節的航速和5000海里的續航力,堪稱第一流的新式戰艦——若能如期交付,老朽的奧斯曼帝國將一舉邁入“超無畏俱樂部”的門檻。
7月28日,就在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當天,英國海軍正式宣佈對“瑞斯薩迪赫”和“奧薩馬蘇丹”的無償徵用。
這兩艘軍艦花了土耳其三千萬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這筆錢是土耳其在巴爾幹戰爭的敗北喚醒了國內公眾,深知必須使自己的武裝部隊重整旗鼓之後,由民眾捐款籌措起來的。安納托利亞的農民人人都捐了幾。沒收這兩艘軍艦的訊息,雖然公眾尚未得悉,卻引起奧斯曼政府“精神上極度的痛苦”——這是海軍大臣澤馬爾帕夏的說法,一點也不過分。
英國不屑花費任何力氣來安撫土耳其人。外交大臣格雷在正式通知土耳其有關泰恩河上這樁地道的海盜行徑時,還滿有把握地認為,土耳其人會理解英國出於“自己在這場危機中的需要”而接收這兩艘軍艦的原委的。至於土耳其的財政和其他損失——英王陛下政府“真誠感到遺憾”的事情——格雷乾巴巴地說,將會受到“適當考慮”。賠償兩字他根本不提。在“病夫”和“劣馬”兩種想法結合一起所產生的影響下,英國終於認為整個奧斯曼帝國還不如兩艘額外的軍艦來得重要。格雷表示遺憾的電報是在8月3日發出的。同一天,土耳其和德國簽署了盟約。
盟約既已簽署,奧斯曼土耳其卻沒有立即向俄國宣戰,也沒有封鎖黑海,或是公開採取任何危害其中立地位的實際行動。在按照自己的條件同一個大國結盟以後,土耳其的種種表現說明它並不急於幫助新盟友,土耳其舉棋不定的大臣們寧願再觀望一下,等看清戰爭的最初幾仗趨向如何再說。8月4日英國對德宣戰之後,土耳其人愈發猶豫,畢竟德國的軍事能力有目共睹,卻遠隔千里,而且這時的土耳其與同盟國陣營並不接壤,俄國和英國的威脅卻近在咫尺。
8月8日黃昏,威廉…祖雄率領“馮…德…坦恩”和“佈雷斯勞”來到達達尼爾海峽的入口處。這時候,德國海軍擊敗英國主力艦隊的訊息已經隨著無線電訊號傳遍了世界,可君士坦丁堡的高階官員們還在質疑它的真實性。且不管他們的態度如何,此時留在土耳其軍隊的德**事顧問有數百人之多,他們不僅得到了土耳其陸軍的支援,對重建中的土耳其海軍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巴爾幹戰爭期間,土耳其艦員操控的兩艘勃蘭登堡級老式戰列艦表現差強人意,德籍官兵操縱的r號、t號潛艇以及高速魚雷艇群則有著令人信服的表現,此後德國又援助土耳其人建立了兩座現代化的幹船塢,並以貸款的方式為土耳其建造2。
5萬噸級的新式無畏艦“艾哈邁德”號,可以說,英國在奧斯曼海軍的影響力正逐步為德國勢力所取代。
幾乎就在兩艘德國戰艦叩響土耳其人大門的時候,德國駐土耳其大使馮…德雷克斯男爵、武官沃特科上校以及德皇的特使馮…馬德斯卡上校正與恩維爾帕夏同桌進餐。此時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權力掌握在三大巨頭手中,塔勒帕夏擔任首相,澤馬爾帕夏是海軍首腦,恩維爾則任國防大臣,並且掌控著達達尼爾海峽的防禦,很顯然,他是那個直接決定著祖雄艦隊能夠進入海峽的關鍵人物。
晚餐進行中,德**事顧問團的一名成員,協助土耳其軍隊打理達達尼爾海峽南端要塞群的馮…克雷斯上校匆匆前來,向恩維爾報告了“馮…德…坦恩”號和“佈雷斯勞”號要求准許進入海峽的情況,恩維爾的答覆是不跟首相商量他無法決定,但克雷斯堅持說,要塞需要立即答覆。恩維爾一言不發,坐了好幾分鐘,然後突然說:“讓要塞准許它們進來吧!”
餐桌旁的德國官員們頓時鬆了一大口氣。
接著,克雷斯問:“假如英**艦跟著它們進來,要不要對英國人開火?”
恩維爾又一次拒絕答覆,藉口必須和內閣商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