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3/4 頁)
別能思考的是意識,就像眼睛只有見的功能,而沒有分別的功能,能分別的是眼識,而非眼睛。
能分別能思考的非大腦,而是第六意識。
大腦與法塵相合才能產生意識,如果沒有法塵二相,大腦就是無知,它能感受接受到外界的訊息,卻不知該如何處理。
鍛鍊大腦只是一個過程,本質上鍛鍊的是意識,透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抵達目標,但過程終究是過程,不會成為目標。為什麼人的念頭可以化虛為實,實際上就是陽神的神魂之力,以“念,的形式釋放出去。”
淨鳶師太接下來講了一些前人的修煉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地方,和遇上意外的應對之法。
嶽鼎覺得自己好像站立在了無數前輩巨人的肩膀上,視野頓時開闊了很多,對於武道的認識乃至神魂的認識,都jīng深了很多。
諸多前輩們摸索出來的一種最見成效的方法,就是將全身jīng氣神都擊中在眉心的一點,然後令神魂浮現於識海空間之中,不停的演練一套武學,讓自己的意識進入神我兩忘之境,再用利用武學來淬鍊神魂。
在這種時候,人的肉身和靈魂會緊密聯絡在一起,守住這一點修煉,可以引動全身的jīng氣、真氣和神魂結合,相互滋養,以jīng化氣,以氣補神,以神返jīng,演繹三才之數,這種修煉方法,是前人不知道用了多少代的人命摸索出來的。
嶽鼎順著淨鳶師太的引領,微微的試驗了一番,就感覺到了全身的血液,骨髓似乎真的朝眉心那一點聚集,全身有一種被抽髓抽血的感覺,越把jīng氣神三元集合,這種感覺越是強烈。
作為武修,三元中無疑是神魂最弱,因此神魂的反應最是敏感,被jīng氣滋養中,就好像是居住在母體中的嬰兒,有一種前所未有的安全感漸謙地,他全身的jīng氣似乎也受了神魂之念的波動,蠢蠢yù動,無比的舒服,這便是神魂之力的反補。
過了許久後,嶽鼎緩緩睜開眼睛,有些疑問道:“若只是jīng氣神三元互補,未免過於輕易了,為什麼這一境界會被稱為肉身境三大難關呢?”
“jīng氣神三元互補只是在壯大神魂之力,為凝練yīn神做準備而已,想要將三魂六魄轉化成陽神,哪有如此簡單,最困難的一處在於,你必須在識海中,以神魂的形態將一門武學修煉到功德圓滿。”
第三十四章 常識的誤解
/div》
將一門武學修煉到圓滿的難度,自是不必說了,這跟武學的深奧還是淺顯毫無關係,主要還是看修行者與武學的契合度,便是虛空強者也不敢保證能將一門肉身境的武學修煉道圓滿。(。)
當然,越是粗淺的武學,其jīng髓越是廣泛,越容易達到圓滿。
以數字範圍來打個比方,九品武學涵蓋的是1……100的範圍,八品武學涵蓋的是60……70的範圍,而七品武學涵蓋的是77……79的範圍。
若一個人的心xìng是64,布麼他便有機會領悟九品和八品的武學,若心xìng是77,便有機會領悟九品和七品。
這麼想來,要晉級通靈期,挑選一門粗淺的武學作為突破口,顯然成功率要高一些。
可實際上並非人人如此選擇,倒不如說,有條件的武修都儘可能會去選擇七品的武學作為媒介,因為越是高深的武學,越能提升晉級後神魂的強度。
須知在突破通靈期的過程中,武者要以神魂形態不斷的演武,那麼這門武學自然會深深影的到神魂,將武道奧義映shè到神魂上,誰又希望銘刻在自己神魂上面的是一些粗淺的武道奧義呢?
何況,第八重通靈期的水準會直接影響到下一重先天期的突破難度,越是領悟高深的武學,越容易突破先天期,這是前人總結起來的經驗。
因此,先不說武修者個個是心高氣傲之輩,就算為了未來考慮,也會盡可能挑選高深的武學作為媒介。
只有那些沒有條件,或者長年卡在通靈期的瓶頸上,心灰意冷的人才會放棄未來,選擇粗淺的武學。
嶽鼎不由得感慨道:“七重築基期積累龐大的jīng元和氣元從而在八重通靈期的時候可以提供足夠的能量來補充神元,築基期積累得越渾厚,通靈期就變得越容易。在通靈期的時候,jīng氣神三元保守讓人有如迴歸母體,正是後天返先天的契機,這一點卻是為了突破先天期做準備。
武道修行途上,一環扣一環,依次推進,築基為七通靈為八,先天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