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4/4 頁)
括紅利)的增長為9。51%,標準普爾的500種股票為9。9%。換句話說,如果1965年有人在伯克希爾,S&P500和原油中各投入1萬美元,那麼到1994年底伯克希爾可給他1130萬美元,S&P股票組合為16萬3000美元,原油為65000美元。
如果有人翻翻巴菲特的夥伴紀錄,他會發現40年來巴菲特沒用過財務槓桿,沒有投機,沒冒無謂的風險,而且沒有哪年虧損。儘管持反對意見的人總是說他的某項新投資“這次”會失敗,但同時期沒有人的紀錄可與巴菲特相媲美。嚴格地說,甚至沒人能夠接近他。
在歷史上偉大的投資家中,巴菲特以他敏銳的業務評估技術引人注目。
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零售商山姆。沃爾頓和軟體大王比爾。蓋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他們的財富都來自一種產品或發明。巴菲特卻是個純粹的投資商:他的錢來自對各種行業和股票的選擇。
當他1965年接手伯克希爾的時候,這個大紗廠正在衰退。他把資金重新分配到保險業、糖果業、商場(錯誤決定)、銀行和新聞媒體;然後是菸草、軟飲料、剃鬚刀、民航 (又一個錯誤決定)和許多從百科全書到鞋子的各行業。現在他的整個工業王國已從一個瀕臨倒閉的紡織廠寒磣的小錢發展到230億美元,不久他就把紡織廠零賣了。儘管伯克希爾仍由原來的12人管理,但它的市場價值已排在美國第24家大公司的行列,比一些家喻戶曉的公司如美國捷運、花旗銀行公司、道化學公司、伊斯曼。柯達公司、通用麵粉公司、西爾斯—羅巴克公司、德士古石油公司和施樂影印機公司更值錢。
希望巴菲特呆在自己軌道上的投資者,沒有忘記他經常說的對過大規模的擔心。至今為止,巴菲特還不用為此操心。在過去的10年裡,伯克希爾的股票昂首闊步,年增長率達32%。但令人擔憂的是,資金分配要比資產增長難多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