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在寧高寧看來,多去客戶那裡幾趟,把客戶關係搞好,和客戶吃飯喝酒,這樣解決不了問題,因為價值鏈上沒有你的位置。中糧必須跳出傳統的外貿模式。寧高寧再次以茶葉舉例說,過去是“三不見”:不見錢、不見貨、不見人,茶葉就出去了。現在則必須在茶葉產業上有附加值。假設中糧有茶園,有茶葉技術標準和產業標準,有品牌,中糧就能整合這個產業,從而也就跳出了外貿的思路。
《誰人不識寧高寧》第一部分 《誰人不識寧高寧》第三章(1)
因此,在2005年這一年,寧高寧就在中糧內部不同的場合上多次強調,中糧要不要轉型?要轉型,但轉型將涉及很多方面,包括轉型的思路、轉型的行業、團隊的準備程度以及體制問題。
關於一個企業的轉型,寧高寧曾有這樣的論述:轉型有很多層面,它絕不僅代表著進入一個新的行業和進行一項新的投資,它還是在新的不斷變化的產業和產品價值鏈中尋找自己位置的過程。轉型先要從經營的基本思想開始,從產出思維、規模思維轉向需求思維和效率思維。這種轉變,發達國家的企業在1929~1933年經濟大蕭條以後就逐步形成了。
同時,寧高寧表示,轉型還要從多元化的經營方式轉為專業化的經營方式。可能是因為文化傳統的原因,中國甚至亞洲的企業都有多元化的傾向,可多元化的管理難度和資源的限制,使多元化企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把多元化控制在限度之內並探索逐步的專業化,以戰略定位導向來推動企業發展,而不是讓時常出現的誘人的投資機會來引導,是轉型中很重要也很難的一步。這一步大部分發達國家的企業在50年前就完成了,即使還有少數有多元化特徵的企業,也是要麼在資產組合中有很強的相關性,要麼找到了資產組合的管理方法,每一項業務都有很強的專業化地位。
中糧的轉型,同時也面臨著相當大的挑戰,可以說是存在風險,關鍵是一定要以戰略的眼光來審視,要做到商業價值鏈上最高階的位置,而不是始終在價值鏈的低端徘徊。否則,風險就會始終存在。正如寧高寧所說,“轉型,不是戰術上的轉型,而是戰略上的轉型。”
如同很多人所共識的那樣,外貿行業存在轉型的必要性。傳統意義上的外貿模式,如果沒有政策的保護一定做不下去,因為那個模式本身在價值鏈裡面就沒有產生附加值。過去你是獨家經營你能做,過去別人不懂英文你懂,別人不能出國你能,但別人的這些障礙現在都沒有了,變成一馬平川。這樣你就變成一個提供資金的、只承擔風險的、幾乎沒有什麼收入的角色,因為客戶是別人的,產品是別人的,技術也是別人的。
中糧轉型是中糧公司發展、生存的需要。但是在轉型的方式上,寧高寧認為一定要做好戰略轉型的準備,有戰略方向的定位,有資源的準備,有核心能力的培養,否則的話風險會很大,可能還不如慢慢來。
寧高寧非常清楚地認識到,外延性增長風險很大,因為這個東西本來不屬於自己,不是自然生長出來的。內涵式、自然式的增長是最健康的。不靠外部因素的幫助,而是靠自身的品牌帶動,靠自身的營銷帶動,靠內部的管理提高,這是風險最低的增長方式,而且最持久。因為,寧高寧認為中糧的核心競爭力應該主要來自企業自身的有機成長,應該是戰略推動的,而不是機會吸引的。某項業務如果不是中糧戰略所要求的,不符合戰略導向,基本上就不應該去做。
所以,寧高寧對中糧的經理人說:“我們只能做好我們自己能做的事。”儘管中糧的轉型有很大的風險,但根據中糧目前的業務基礎和團隊基礎,寧高寧認為“相對風險還是會低一點”。
中糧轉型就是要做行業領導者
要處在行業價值鏈的最高階
寧高寧曾在日本參觀過為豐田汽車生產配件的一家小企業。這家企業牆上掛了一排歷任社長的照片,看來歷史已不短,據說是生產一種密封圈的最好企業。可企業因為完全附屬在豐田的需求之下,幾十年如一日,沒有任何發展。在汽車產業的這個位置上,謀生可以,但企業的真正價值創造難以實現。不知哪一天,如果豐田把這個零件的生產轉移到中國,這個企業就沒有了。
《誰人不識寧高寧》第一部分 《誰人不識寧高寧》第三章(2)
寧高寧對此深有感觸地說:“即使完成了某些方面的轉型,企業面對的挑戰和真正的競爭也還沒有開始,企業價值創造的過程也還沒有開始,因為即使效率很高的專業化企業也會因為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