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你千萬別小看這一法則,它可以使你家的水庫由沒水變有水,從水少變水多。“九一”法則的意義並不在於存下幾個錢,而是可以形成一個把未來和金錢統一成一個整體的觀念;隨著自家水庫裡水量不斷增多,財務上的安全感不斷增加,內心變得祥和和寧靜;它可以使你養成儲蓄的習慣,刺激獲取財富的慾望,激發對美好未來的追求。
要養成儲蓄的習慣,並不是一件難事,可是很多年輕人很難自覺做到這一點。這些人一旦向銀行貸款買車、買房,或者是刷卡消費了,他們會養成被動還款的習慣。比如說發了工資,每個月第一件事就是要交還車款、房款,歸還信用卡的賬款。如果這種被別人強制的行為,變成了一種自覺的儲蓄行為,持續下去就能積累一筆非常可觀的財富。這裡,我們借用“按揭”這一提法,希望青年人自覺養成一種習慣,自覺地強制自己儲蓄,哪怕一開始是不自覺的,時間長了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對很多的年輕人、特別是“月光族”來說,這是邁出理財的第一步。你每個月發了薪水之後,把10%~15%的薪水強制存入銀行,每個月堅持,日積月累,會發現自己積累了一筆可觀的財富。
劉彥斌語錄
希望青年人自覺養成一種習慣,自覺地強制自己儲蓄,哪怕一開始是不自覺的,時間長了就變成了一種習慣。對很多的年輕人、特別是“月光族”來說,這是邁出理財的第一步
(二)要當“延遲族”
1�一個人為了晚年的幸福,為了長遠的幸福,年輕時要在消費上做出犧牲。
無論什麼人,如果不是含著金鑰匙從孃胎裡出生,一輩子要過上美好的、幸福的生活,必須在年輕的時候剋制自己的消費慾望,做出必要的犧牲。很多年輕人說:年輕的時候正是最美好的人生時光,這個時候不享受,等年老時再享受就晚了。其實,這種認識正是年輕人對幸福生活理解上的誤區。什麼是一個人真正幸福的時候?我認為一個人晚年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年輕時花錢無度就會透支掉晚年的幸福,甚至會造成晚年的不幸。我們看到很多老年人,他們晚年時過著不是很富裕的生活,他們都很後悔自己年輕時沒有積累養老的錢。因此,為了晚年的幸福,就應該在年輕的時候養成好的消費習慣,千萬不要把晚年的幸福都透支掉。現在很多年輕人互相攀比,過度超前消費,競相購買高檔消費品,這些錢很可能就是他們晚年時的養老金,到晚年缺少養老金的時候,才知道生活是多麼淒涼。為了晚年的幸福,在年輕的時候就應該去學習做延遲族,延後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
二、如何恪守量入為出的原則(2)
2� 35歲之前謹慎買房,買房之前不買車。
35歲之前的年輕人正是在事業上打基礎的時期,35歲至40歲是夯實基礎的時期,要談享受至少是40歲之後的事情。由於受社會環境的影響,有些人年紀輕輕就超出自己的財務能力去買房、買車,拿著明天的錢過上今天的幸福生活,過度消費使他們背上沉重的財務負擔,成為房奴和車奴。人們在年輕的時候要注重積累財富,不要過早地透支未來的幸福生活。
我有一個朋友做食品生意,一年可以賺到一千萬元,他在35歲之前一直都是租房,沒有買房。他認為35歲之前應該集中力量夯實事業的基礎,為未來過上幸福生活創造條件。
住房是人們的生活必需品。它可以給一個人、一個家庭帶來內心的安寧與和諧。但是汽車並非生活必需品,買來的汽車不僅會立即貶值,而且會使你背上許多消費負擔。買房、買車這樣的重大消費,買房應該排在前面。如果在買完房之後還有財力去買汽車,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超出自己的財務能力去買車,這就很不划算。應該把買車和養車的錢省下來,去買不動產、買基金進行投資,這對未來改善自己的財務狀況會有很大的幫助。還完購房貸款後再去買汽車來享受生活,這才是理財的上策。
3�買東西要買“最新的老款”。
所謂“最新的老款”是指在買某些消費品時,一定不要買最新生產出來的款式、最新的產品。一個消費品在最新生產出來的時候,它的價格都是最貴的,因為它含有很多的研發成本和其他的相關成本在裡面。但如果在2007年買2006年款式的汽車,價格就會比在2006年購買時便宜很多。手機在最新款式推出後,買最新的老款式產品時,也會便宜很多。很多電子類的消費品貶值的速度相當快,如果等兩三個月去買舊款式產品的話,可以少花很多錢,而這些產品的功能同新款式產品的功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