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後,當我為自己的“政治汙點”而震驚之餘,在我多次推薦上大學被拒後……可我沒有,一直堅持到最後。 今天回顧往事,我自己都會感到驚歎,我那時為什麼如此堅強,這是哪裡來的力量?——目標是力量的源泉,信念是毅力的基石。只要有明確的目標,只要相信目標可以透過努力而實現,我就能經受一切艱難、困苦和挫折。可是到下鄉後期,在信念開始動搖時,我就感到脆弱,磨難就變得不堪忍受。 目標是人生奮鬥的最根本的要素。只有目標明確,我們才能不為誘惑所動,始終保持前進的方向。當年,為了上大學,我選擇了一條更為艱辛的道路——謝絕了供銷站售貨員的工作,放棄了縣製革廠的招工指標,卻去擔任生產隊長的重任;不去順應上海知青回城的大潮流,卻在經濟落後的江西求學。 只有目標明確,我們才有持續下去的決心和動力。比如,我在堅持跑步鍛鍊,目標是五公里。我更習慣於跑步機上的運動,因為我跑步時身體有很強烈的不適感,要靠毅力才能堅持。若在跑步機上,我隨時可以知道進展和離目標的距離,這樣就比較能夠堅持下去——試想一下,我們的跑步若是以感到累為止,那麼很快就感到累了,就會放棄。 我們還要志向遠大,只有這樣才能勇於為將來而放棄眼前利益——這能使我們自覺克服人性的弱點。 今天的流行語是“跟著感覺走”,但那是錯誤的。人的大腦對感性事物比對理性事物更能理解,人體感官對物體的觀察是“近大遠小”。所以,我們肉眼看數步之遙的小平房,要比半里路外的摩天大樓體積更大。若是憑著感官的直覺作選擇,我們就更傾向於短期行為,往往“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為了短期利益而放棄更有價值的回報。
只有認識到人性的弱點,理性和自覺地提醒自己,才有克服的意識,從而作出有利於個人發展的選擇。 由於中國人比較務實,才把“好高騖遠”作為一個負面含義的成語,以去挖苦那些不切實際、追求過高目標的人。 但是,我們人生就是要有“好高騖遠”的精神。如此追求,你也許會身處“志大才疏,眼高手低”境地,也許別人譏笑你“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即使你是不切實際,從而無法達到自己的最終目標,可就是在對目標的追求中,你能最大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取得原來可望不可及的成就。 而且,在下面的勵志篇中,我會提到“普通人的實現法則”,從而使你相信,即使是“好高騖遠”的目標,最終還是很可能實現的。 總而言之,在人生的追求中,“好高騖遠”是關鍵,明確目標是動力,遠大志向是指路燈。我之所以有今天,就是因為對目標的鍥而不捨。我當年如果沒有目標和志向,沒有“好高騖遠”的境界,也許就會走上另一條路,那麼也許就沒有機會在此討論人生的體會了。 但是,人生光有目標不夠,尚要有追求目標的勇氣和力量。
。 想看書來
在敵意環境中求生
那是1986年的暑期末,一個晴朗的日子,我駕著一輛福特牌的舊車,離開了俄亥俄州的阿克朗市,沿著80號州際高速公路向東急駛。我剛剛完成了MBA(工商管理碩士的縮寫)學習,去追尋我的博士夢。 我是在往賓西法尼亞州的路上。我已為賓州大學商學院錄取,是去攻讀國際商學專業的博士學位。我很振奮。進入了賓州的地界後,沿途都是高低起伏的山區,道路也變得盤旋彎曲,限定時速已降為每小時五十五英里,可車還是以每小時七十五英里的速度疾駛著,卻仍然覺得車速太慢,不自覺地,踩著油門的右腳還在使勁。 在進入了被稱之為州學城的小鎮後,我才注意到我以三個小時就完成了二百多英里的行車路線。我已來過一次了,那是在我剛收到賓州大學的錄取通知後。那時尚在暑假之中,整個校園顯得寧靜安詳,我一下就喜歡上這座文化氣息濃郁的大學城,嚮往那環境優雅的學習環境。這一次則是開學之際,馬路上熙熙攘攘,到處都是暑假後返校的學生。那是一個有三萬五千多學生的大學校,是美國大學的“十大”(Big Ten)之一。
我覺得我在人生道路上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我心中充滿著激情,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握時機,努力學習,從而有所作為。 ——當時我並不知道,我將在那裡度過六個寒暑,精神上會受到極大折磨,個人意志要面對嚴峻考驗,這一經歷也將對我的人生和思維方式產生刻骨銘心的影響。
國際商學專業設於商學院的商業後勤系。我報到那天,先去見了系主任巴考斯基教授。他是鐵路運輸管理學的著名學者,一個高高瘦瘦、行動敏捷的老頭。在我的印象中,他永遠是儒雅風範,西裝領帶,多半還穿著西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