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第3/4 頁)
,根據省委的指示,成立了金鄉縣最早的黨的縣級領導機構――中國共產黨金鄉縣工作委員會。10月,奉上級黨組織的命令到單縣以教書為掩護,從事黨的工作。不久,建立了*單縣特別支部,他任書記。1937年12月底,經金鄉縣工委要求,魯西南工委同意將翟子超從單縣調回金鄉縣。1938年初,縣工委研究了組建抗日武裝問題。2月15日,抗日武裝建立,取名為第五戰區第二遊擊縱隊,共100餘人,40多支槍,他任縱隊*幹事。3月,國民黨的第三路軍要收編這支隊伍。為儲存實力,第二遊擊縱隊主動疏散。5月13日,日軍侵佔金鄉縣城,3000餘名守城民工慘遭殺害。侵略軍到處燒殺擄掠,慘不忍睹。為抗擊日本侵略軍,翟子超等人在耿樓重新拉起一支50餘人槍的抗日隊伍。6月13日,湖西各縣抗日武裝會師,這支隊伍被統編為人民抗日義勇隊軍二總隊第十三大隊,他任大隊政治指導員。8月,參加了攻打漢奸王獻臣部的戰鬥,他任第二總隊一個連的指導員。年底,第二總隊改編為山東縱隊蘇魯挺進支隊,1939年2月,又改為蘇魯豫支隊第四大隊,他仍任連指導員,不久,改任蘇魯豫支隊四大隊宣教股長。7月7日,魚臺縣建立了湖西地區的第一個抗日*政府,他兼任教育科長,不久又升任蘇支四大隊某營教導員。
翟子超想:看來只好等到明天再說了。
然而,他們中有些人卻等不到明天了。
王鑑覽也是一個讓須仁反感的人物。王鑑覽,山東省金鄉縣人,1917年生,1930年考入金鄉縣裡仁初級中學,1933年初中畢業,以優異的成績考取山東省立高階中學。他在中學時積極參加了校內外的學生愛國救亡活動。1935年,考入清華大學地質系讀書。積極參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愛國運動。1936年2月,北平成立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他第一批入隊,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七七”事變後,隨“民先”總部由北平來到濟南。1937年8月,受*山東省委派遣回金鄉開展工作。他和翟子超、耿荊山等成立了*金鄉縣工作委員會。1938年2月,縣工委建起一支100多人、30多條槍的抗日武裝“第五戰區第二遊擊縱隊”,他在政治部負責宣傳工作。不久,國民黨第三路軍要來收編,為儲存實力,隊伍於同年4月主動疏散。5月,縣工委重新組織起隊伍,編為“湖西人民抗日義勇隊第二總隊第十三大隊”。1938年5月至1939年5月,任*金鄉縣委書記。1939年6月,接到蘇魯豫區黨委調他去湖邊地委工作的命令,被分配做宣傳隊編導。9月,成立了*金鄉縣工作委員會,他任工委書記。
王鑑覽堅信自己的清白,面對王須仁等人的嚴刑拷打,他沒有屈服。
王須仁問:“你是不是託匪?”
王鑑覽堅定地回答:“不是。”
又問:“還有誰是託匪?”
“不知道”。
再審問被抓起來的張賓如。
張賓如, 原名張化恪,1905年出生,金鄉縣城北張莊村人。1924年考入山東省立第二師範學校(俗稱曲阜二師) 前期師範班。1928年4月,在國民黨山東省黨部搜捕曲阜二師校內共產黨地下組織時被捕。 經多方營救,1929年5月得以保釋,1930年8月, 又回曲阜二師繼續學習,接著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33年初考入國民黨辦的山東省財政廳財政講習所,畢業後留財政廳二科當職員。1936年受*組織安排回金鄉縣, 更名張賓如。1937年底被增補為*金鄉縣工委委員。1938年8月,*金鄉縣工委設立*部,張賓如任部長,後又調往湖邊地委和魚臺縣工作。
王須仁問:“和你一塊的託匪還有誰?”
張賓如咬緊牙關不做聲。
王鳳鳴狠很地道:“不要嘴硬,你們等著!”
。。。。。。
王須仁和王鳳鳴已命令將湖邊地委宣傳部長袁汝哲、軍事部長尹夷僧、副大隊長秦廷奎、警衛中隊隊長孫立言、指導員權翊亭、魚臺縣政府秘書劉葆琴以及連排幹部劉運洪、劉慶餘等數十人拉到了郭裡集村外挖好的大坑前。
當天夜裡,沒有星星,沒有月亮,一個連的兵力在郭裡集東面的寨牆下挖了一個大坑,然後將五花大綁的三四十名同志推進坑裡,用亂刀砍死 和槍殺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6、白子明面對“肅託”問題十分害怕和頭痛
王須仁、王鳳鳴並不以逮捕殺害湖邊地委、魚臺縣委,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