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部分(第2/4 頁)
重要作用,很值得我們學習。凌副院長抽去下鄉,廖副院長責任更大。”看著廖副院長點頭又說:“凌副院長年紀輕輕,前途無量,下去接觸一下農村工作也有好處。‘千名幹部訪問農家’活動是一年時間,縣裡的意見是,千名幹部下到全縣各鄉村組裡跟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這也是鍛鍊人的工作。縣裡要求抽調一名領導和五名幹部,凌副院長主動去,那就協助負責全縣的活動和具體負責我們法院掛點村的工作,五名幹部還是從各業務部門抽調,辦公室、研究室就不要抽人。”
名單報到縣裡,盧縣長就給凌子鼐來電話:“你就跟我在巡視組吧。”領導小組成員又分到巡視組、督查組、工作組分別任正副組長,凌子鼐看了一下縣裡發的檔案,巡視組組長是盧鎮東縣長,副組長是凌子鼐,督查組組長是張響輔副書記,副組長是縣委辦王主任,河東片工作組組長是分管農業的副書記,河西片工作組組長是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縣府辦劉主任、農工部部長、農業局局長、水利局局長好象都是副組長,反正級別頗高,好象一場攻堅戰。
全縣一千名縣直機關和鄉鎮的幹部分駐在二十五個鄉鎮的二百八十七個村莊。村委會條件好的,工作組員可以在公家屋裡食宿,村委會條件差的,工作組員只好在村幹部家裡寄宿搭夥。“訪問農家”實際上是動員農民不要荒蕪土地,來個“山上再造、田裡挖金”建成綠色銀行。縣裡設想是好的,“開墾一片果園,種它幾百桔樹;開墾一片菜地,栽它幾畝瓜蔬”,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開頭一陣,農民積極性很高,全縣農村搞得熱火朝天,很有聲勢,山上梯帶,一層一層,田間地段,一坨一坨。開挖之後,撫貧資金難於到位,問題接踵而來,苗子、化肥、農藥都得搜錢買,農民有的是力氣,卻缺少現金。況且農民的錢是季節性的收入,平時並無節餘。稻穀熟了,有一把錢,不多,用來買點油鹽;豬牛大了,有一筆錢,不多,留著子女讀書。於是,兩個月後,工作停頓下來。農民的積極性不是工作組員的行政命令可以使喚的,而是經工作組員點撥指導下覺得划算試著去做的。沒錢,就不敢去試。
凌子鼐跟著盧縣長下鄉。一同跟著盧縣長下鄉的還有黃志剛秘書和開車的老樊師傅。老樊師傅在縣府辦開了十多年的車,跟了四任縣長。老樊師傅最大的特點是不插話、不打諢、不議論,再大的事也是領導的事,再小的事也是不幹自已的事,偶人事情被他碰上又被他繞過。車子開到目的地,車子停到那裡他就守在那裡,不會跟著縣長一起去接見別人或被別人接待。老樊就是老樊,領導就需要這種司機。在談到農民問題時,盧縣長點名問他:“老樊師傅,農民真是那麼窮嗎?”老樊說:“農民跟幹部比是窮的,現在的農民跟過去的農民一比又是生活越來越好,政府做了很多好事,農民感激政府。”
沒有事先打招呼,盧縣長帶著凌子鼐和黃志剛來到楓林村。村長過來說話:“縣裡來的工作組小夥子工作很紮實,今天剛進縣城。小夥子食宿在村委會,工作十分認真負責。”凌子鼐不經意間看了一眼牆上的伙食登記表,至少說明有半個月村委會沒開過夥,但凌子鼐不說。農村工作就是這樣,農民是講實惠的,划得來的事不用動員也去做,划不來的事你動員也沒用,當幹部的,不能幫他去挑去扛,去挑去扛也只是挑一塊扛一塊。盧縣長問村長說:“你認為政府應當怎樣來指導、引導和服務農村、農業和農民工作。”村長是前幾年從外地打工歸來的年輕人,見過世面,看到盧縣長一臉的誠懇,也就放開了說話:“我認為啊,農民種果種菜這是私人的事,所謂私人的事意思就是一家一戶的事。我不會講普通話,不知盧縣長能不能聽懂。講土話更好打比方,如果有收益,你政府禁止他種,他也會偷偷種,如果沒有收益,你政府迫著他種,也是怨聲載道,他種下去也不管,遲早有種無收。前些年說是政府來扶貧,政府出錢,送來豬牛雞鴨,有幾個養活的,個別養大的還不是自已吃了。有的人手上有權,趁此向銀行貸款,因為門路不對,結果債臺高築。私人的事還是一季一節的事,你政府不會派人下來幫農民做事,派下來也做不了多少事,拍拍電視上上鏡頭可以,沒什麼實質意義。說一句實在話,派那麼多工作組員下來,私人的事你做的了多少,我們自個都無事可做。我們楓林村村委會有一間屋子還好,其他村村委會沒有屋子的在村幹部家食宿,自家人沒菜可以醬油下飯,工作組員來了,沒有菜雞蛋總要兩個,無形中還增加了村幹部的負擔呢?所以我說,政府要為百姓做點實事,就要做公益性的事業,如修路、修渠之類,不要管一家一戶的事情。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