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得多,因為這種惡行更容易被發現,也會因此失去正常的收益。不過,從糟糕的社會向誠實的社會的轉型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結論
好的市場需要好的政府的幫助,國內市場如此,在全球市場上也是這樣。我們在下一章將會談到,全球市場是從國內市場發展起來的。然而糟糕的是,好的政府並不容易建立起來。即使在發達的自由民主政體中,政府的行為雖然相對來說很規範,但與市場體制一樣,政治和行政流程中還是存在各種缺陷,一般來說,我們還需要對市場的缺陷和政府的缺陷進行權衡對比。而在發展中國家,政府的表現通常更加不稱職。許多政府是完全的無能或腐敗,甚至兼而有之。這既是糟糕的政策的原因也是其結果。分散式的、競相追逐的腐敗,包括被私人利益集團俘獲的政府,對發展尤其有害。除非這些障礙至少部分被清除,否則那些國家不可能有顯著改善。要做到這一點,一個辦法就是讓本國的經濟對世界的競爭開啟大門。
如何改革政府
良好的、相對廉潔的政府雖然在本質上也很不完善,但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核心的問題就是如何建立儘可能好的政府。對此的回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內部的改革和治理的競爭。
內部的改革
在發達的自由民主政體的治理改革中,其設計目標就是提高其效率。改革的一個重要環節,反映著以上討論的好市場和好政府相互需要的觀點。更準確地說,就是政府越關注自己的必要職責,越少參與經濟事務和監管,其運轉一般就越好,經濟就越能正常發展。好的市場保護了政府,好的政府也在保護市場,它們存在共生關係。
這是私有化運動的重要理由之一。對於一般的生產性企業而言,國有化通常意味著政治干預和資源浪費,同時也意味著政府自身的精力和注意力的分散。在公用事業中,私有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和清晰的管理體制,這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也提高了監管的質量。政府既作為生產商又扮演監管者的角色顯然是很困難的,這兩種活動有著本質的差別。
這個邏輯在很多地方都是重要的、有價值的,而在發展中國家顯得尤為迫切。它們首先要做的應該是減少腐敗的機會。批評市場經濟和世界經濟一體化的人們似乎完全沒有注意到:控制、監管或限制會帶來更多的腐敗機會。在市場價格與官方價格或政府許可價格之間存在差價的時候,就會產生說謊和行賄的動機。如果外匯的黑市價格是官方價格的兩倍,人們就會給官員們行賄,以便拿到外匯後到黑市上去出售。類似的,如果某種大受歡迎的產品的進口有數量限制,或者要繳納的關稅很高,商人們就會給官員們行賄,以便能夠更便宜地輸入貨物。還有,如果我們需要一大堆政府許可才能從事某項業務,官員們也會產生索賄的動機。但更糟糕的是,一旦人們知道政府可能創造出這些腐敗的機會,就會出現相應的遊說勢力。這樣一來,非但政府的腐敗在嚴重製約發展,而且會有大量的資源消耗在這些企圖尋租或者對破壞性的利潤的追求上面28。
虹←橋書←吧←。←
第19節:大夫,請先把自己治好(13)
20世紀70年代早期,我曾在肯亞工作,那裡正好實行了進口控制政策,我親眼見到這樣的措施帶來了公務員的腐敗。20世紀70年代中期我在世界銀行的印度辦公室工作,那裡的腐敗的進口控制制度已經實施了很長時間,甚至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統治的末期。然而與英國不同的是,這樣的限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並沒有放鬆。相反,整個限制體制變得越來越更加複雜。這些限制和其他監管措施一樣,都在侵蝕著公共權力部門。如果英國在1945年實施的控制體制也像印度那樣再延續45年的時間,它的公務員體系還會保持現在這樣廉潔自律嗎?我看很難。
治理競爭
掠奪行為是不勞而獲、頗有吸引力的。在歷史上,國內的壓力和境外的競爭都是對政府施加的重要約束。經常出現的情況是,有些國家遠遠落後於鄰邦,許多人才已經準備離開,投資也大量轉移到別處,國庫空虛、資本外流,令糟糕的政府不得不推出改革。就像第三章介紹的那樣,對於人才、資本、新觀念的開發和應用的競爭,是解釋歐洲文明的崛起的一個重要因素。
政府是自己領土上的天然的壟斷者,在同一塊土地上展開競爭會導致內戰。我們知道,壟斷者往往是掠奪性、壓迫性、懶惰和懈怠的30,因此鼓勵開放經濟的一個強有力的理由就是它會給政府帶來一定的競爭壓力。如果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